名人与酒的不解之缘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文化中,有两样是有着不解之缘的,那就是名人与酒。名人者,青史留名之人也。酒者,冠盖古今之琼浆也。那么为什么说名人与酒的不解之缘呢?
名人与酒的不解之缘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从某种意义上说, 名人与酒堪称化学反应最强烈的搭档:名人有酒相伴,骨子里就少了几分落寞,多了几许潇洒;酒得了名人的垂青,滋味里就减了几分淡薄,添了几许贵气。
在我市汝阳县的杜康仙庄及伊川县的杜园内,有“酒功”、“酒过”展示馆,专门讲述名人与酒的传奇故事。现在,就让我们“煮酒论英雄”,点数历史上的这些名人,瞧瞧是谁立下了“酒功”,又是谁酿出了“酒过”吧。
文人避世的忘忧谷
酒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以其独特的气质和效用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并逐渐渗透到了我国政治、军事、经济等许多领域。尤其是在文学艺术领域,酒所带来的影响,简直可以用奇迹两个字来形容。
在讲这种影响之前,先来说说文人为什么爱喝酒。文人喝酒,意图大致有二:
一是规避尘世烦扰,求得心灵平静。文人自身的文化修养注定他们对世事的洞察要比凡夫俗子更为深刻,这就经常使他们因为目睹了太多的社会阴暗面而痛苦。可大多数文人都无权无势,他们沉浸在这种痛苦中,靠自身的能力又无法排解,不免要借酒浇愁,寻求精神上的桃花源了。
比如西晋有名的“竹林七贤”阮咸、嵇康、刘伶等人,他们都很愤世嫉俗,看不惯当时朝野的混乱,但他们又无力改变现状,于是只好凑到一处,终日饮酒作乐,以“裸睡”、“与猪同饮”等骇人听闻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现实的反抗。
如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他之所以归隐山野,满足于端着小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无非是借“难得糊涂”来掩饰一腔忧愤。
还有一些文人,他们喝酒,起初可能也是为了避世忘忧,但酒精刺激了他们大脑里的创作细胞,客观上使他们因醉酒而摆脱了束缚,进入了艺术创作的自由王国,使创造力得到提升。
这方面的杰出代表当属大名鼎鼎的“诗仙”李白。李白终生嗜酒,喝酒的名气几乎与他的诗不相上下。这固然可能是因为他天性喜酒,不过从他所处的时代及他的经历来分析,应该还掺杂了一些无奈在里面。可以说,李白的醉态之下,藏的是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与“天生我材‘不得’用”的尴尬,是对封建礼教的不满。
名人与酒的不解之缘可谓源远流长,贯穿了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成为一种特有的绚丽风景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