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享誉世界太极圣地 谱写太极拳文化传承(2)
新中国成立后,陈照丕在河南省黄河委员会工作,回家探亲时,他看到村里几乎没人练拳,心急如焚,生怕太极拳在陈家沟失传,1958年向单位提出退休回家传拳。这一年陈照丕虽已65岁高龄,可参加全国武术比赛,仍获得太极拳第一名、梨花枪第三名的佳绩。
回到陈家沟以后,针对群众对当时政治形势的顾虑,陈照丕搬出毛主席的话来应对:“毛主席说过,爬山、游泳、散步、太极拳都可以强健身体。你看,毛主席也号召练太极拳,太极拳是国粹,是老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为啥不敢练呢?”
就这样,在王雁和陈照丕的坚守下,太极拳的习练在陈家沟开始如星星之火重新燃起。
然而1966年“文革”开始,政治空气陡然紧张起来。1968年,陈照丕已经70多岁高龄,为了让太极拳的宝贵财富能全部传承下来,他挑选出陈小旺、王西安、陈正雷、朱天才四个人重点培养,也就是今天远近闻名的陈式太极“四大金刚”。
陈照丕还自编“毛诗拳”——把毛主席诗词和太极拳招式结合起来,教一招拳,背一句诗词。1972年,80岁高龄的陈照丕去世。打听到老家陈家沟的太极拳名家陈照奎定居在北京,村里又请他回村教拳。当时为了提高大家练拳的积极性,村委会制定的政策是,过来练拳相当于上工,直接计工分。这大大提高了村民练拳的积极性。
上个世纪70年代,陈家沟的太极拳传承逐渐上了轨道,开始在省内有了不小轰动,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为太极拳全面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1978年11月,邓小平在接见日本友人时说:“太极拳好哇!”日本太极拳爱好者遂请求邓小平给予题词。从此,邓小平的著名题词“太极拳好”便流传开来。
1981年,日本太极拳爱好者三浦英夫到访了中国太极拳的发源地——陈家沟。自此,陈家沟封闭的大门完全向世界打开,先后接待了日、韩、法、澳、意、美等国来访和学习的团队逾百批。1982年,在上级关照下,张蔚珍主持成立了陈家沟太极拳学校,并任首任校长。学校开始大规模招收学员教拳。自此,太极拳才开始喜迎发展盛世。
1982年,国家选派朱天才到新加坡传授太极拳,朱天才也由此成为第一个国家外派传拳的太极大师。据悉,自上世纪80年代起,走出国门传拳的陈家沟拳师多达一百多位,除了著名传承人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外,还涌现了一大批较为优秀的陈式太极拳传人,如陈庆州、陈小星、陈照森等,传播范围多达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推广太极拳作出了巨大贡献。
太极圣地浓厚的发展氛围,让太极拳传承人薪火相传,村里练拳蔚然成风,开馆授拳、赴外传拳的拳师络绎不绝,一批批青年拳师快速成长。今天,陈家沟走出国门传播太极拳的陈式太极拳名家一百多位,传拳地区几乎涵盖了全球所有国家,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太极拳传人,他们和其弟子创建的拳馆遍布全球各地,据悉,如今温县在国内外设立的武馆及加盟武馆、分支机构达3000余家。预计到2020年,以陈家沟太极拳为核心的武术培训机构国内外将达5000余家。
下篇
走出国门向世界 展示魅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道德精髓、现代价值和传承理念,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一个崭新阶段,传统文化甚至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为此,近年来,焦作市提出了“中原养生地、世界太极城”的战略部署,温县也明确了要“全力打造享誉世界的太极圣地”的战略定位,决定通过保护好、使用好、发挥好太极拳这块国际金字招牌,来全面引爆温县的产业发展、城市发展、民生发展、社会和谐发展。
“中国梦就包括文化振兴梦。太极拳是国学的‘活化石’,是优秀的东方文化,不仅要保护,更要传承和发展。”温县县委书记王玲对太极拳未来如何持续发力,目标清晰。在理念引领下,温县把握新时代的鲜明特征,实施了“太极+”“旅游+”战略,谋篇布局做好太极拳产业大文章。2017年,通过实施“太极搭台、经济唱戏”,太极产业发展成绩可圈可点:与国际投资巨头IDG资本、中原豫资签订了合作协议;与银江股份合作打造了“太极云”平台和“太极宝”APP;与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合作启动了河南太极拳学院筹建工作;与中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签订了赵堡镇特色小镇合作协议;陈家沟老村改造、王廷大街立面提升等项目陆续完成,中华太极馆、东沟改造、杨露禅学拳处改扩建、名人故居复建、“大师回归”等工程相继实施……太极圣地发展开启了新征程,温县把太极拳发展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