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彭山第六届彭祖长寿养生文化节10月20开幕(3)
“能够活这么大岁数,肯定和他这种性格有关。”当地村民说,原来就很听他老伴的话,也基本上没看到杨松云老人跟别人红过脸,性子不急,做个“耙耳朵”,也是种福气。
其实在记者连续调查走访后发现,彭山的47位百岁老人不管男女,皆兼具一种气质:豁达、忍让。有人结合当地出土的汉代崖墓中“耙耳朵”浮雕,也将这份气质笑称为“耙耳朵”,有百岁老人则说:“耙耳朵,其实这是大智慧,家和子孝人长寿。”
彭山公义镇的岳桂英老人,今年106岁,是彭山47位百岁老人之一。提及老伴去世前,两人遇到分歧该如何处理,岳桂英会巧妙的避其锋芒,“他不高兴,我不说就是。”彭山青龙镇的99岁老人黄玉清,也经常用一句“我不跟你争”,轻松化解矛盾。甚至,她自称从小到大没跟别人红过脸。
吃玉米糊醋泡饭 每个老人都独有长寿秘诀
彭山,因“长寿之乡”闻名后,当地百岁老人家中,被不少人踏破门槛,以探寻那份长寿秘诀。这些人中,有各地老龄办的工作人员,有专家学者,还有外地游客。他们观察老人食谱,试图找出一份“长寿菜单”;他们跟老人聊天,试图探秘“长寿之道”。
青龙镇桂林村的李志轩,今年107岁,他的菜单早已不是秘密。“爱吃猪蹄,顿顿都离不开玉米糊。”李志轩的五女儿李学英说,为了给父亲换口味,她每天都换着用花生浆、肉汤或者鲫鱼汤冲玉米糊。
与李志轩不同,彭山公义镇的岳桂英在105岁时,还在编草绳、锤豆子、晒谷子,岳桂英样样不误。直到今天,她仍然坚持自己清洗衣服。但在吃的问题上,岳桂英却显得有些另类,总会时不时让儿媳李满蓉用醋泡饭。“我们看到都嫌牙酸,她吃得津津有味。”李满蓉说。
在彭山的百岁老人中,有人爱吃蔬菜,有人爱吃肥肉,有人爱喝酸奶,有人爱喝口小酒。四川省保健科技学会基因与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姜俊成认为,根据百岁老人整理出长寿菜单并不是绝对的。他说,长寿有基因因素,还有生活环境的因素,即便是健康的菜单也不一定适合每个个体。但是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谐的家庭关系以及良好的处世心态是长寿老人们的共性。
专家:彭山老人多长寿 因为有口好水喝
而除了老人们的长寿除了自身的原因外,还有自然的馈赠。北京大学教授、“中国长寿之乡”评审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萧振禹曾将彭山长寿老人的饮用水取样,然后送至中国科学院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20个样品呈一个特点,那就是含锶量高,最大值达到了4.184毫克/升,平均值则为0.738毫克/升。“我国饮用水中锶含量甚微,锶含量在0.20-0.40毫克/升时,就可以称为天然饮用矿泉水。”萧振禹说,饮用含量在5毫克/升以下的含锶矿泉水,有软化血管,预防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明目的作用,且不会产生不良的作用。
就在萧振禹关注彭山的饮用水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五一将研究方向对准了彭山的土壤。他通过勘探发现当地自然环境中硒含量高于周边地区。“硒是生命活动中重要的抗氧化物质,具有抗衰老、防癌变的作用。”他说,硒早就被誉为长寿基因,土壤、农作物、水质中硒元素缺乏,当地发生大骨节病、克山病和其他地方病的概率就更大。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也认同这一观点,他认为,硒元素正是当地的“长寿元素”,土壤中蕴含适合人体的微量元素,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又通过食物链吸收到这些元素,久而久之,长寿老人大量出现。
一组数据:
彭山47位百岁老人 男性仅占两成
据统计,彭山现有47位百岁以上的老人,其中女性36人,男性11人,占两成。
而百岁老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是评选“长寿之乡”的重要指标。能够被称为“长寿之乡”的地方,这一比例要求在十万分之七以上。放眼全国,这一比例则为十万分之四。而在彭山,这一指标为十万分之十三。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及“长寿之乡”的入门标准。
根据2014年底的最新数据,在总人口有33万余人的彭山,60岁以上的老人67272人,80岁以上的老人9858人,90岁以上的老人1642人,百岁以上老人47人。
此外,早在2006年,彭山平均预期寿命也达到了76.7岁,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张献忠沉银地再调查:江中发现银锭 童谣找到实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