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焕兰:养生,同样不能输在起跑线上(2)
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养生方法,根据生命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刘焕兰教授提倡,我们可以从少年时期开始,学习养生。比如遵循健康而规律,根据学习和生活习惯科学地安排每天的作息时间,尽量早睡早起,不要透支精力,在专心学习的同时,要适当参加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刘焕兰教授指出,养生非什么高深秘术,它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无论是行走坐卧、衣食住行,还是所言所想,都与健康、养生密切相关。“细节成就健康”,刘教授以自己举例,“我从不喝冰冷水,因此脾胃好,从来不拉肚子”,很多播音主持人、老师不懂养生之道,讲话多,声带充血,一杯冷水下去,容易气滞血瘀,声带小结等疾病也由此而生。
“一个人20年前的生活方式,决定20年后的身体状况。”刘焕兰教授指出,健康长寿需要付出努力和代价。养生不能等到老年才开始,而是越早越好。应该从小掌握养生保健方法,注重养生之道,才知道远离垃圾食品。防衰老更应该在老年到来之前开始。刘焕兰教授解释,在25岁-40岁之间,是“未老先养”,善于保养才能青春永驻;而到40岁之后的人生转折点,则需“欲老重调”,及时调养,提振根基;到60岁之后,则“既老防病”,通过食疗等方法,预防疾病的发生。
环境养生讲究天人相应
刘焕兰教授还谈到当今一些热门的养生观念,比如环境养生。环境养生是中医养生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中医养生学基本理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不是一味去“改造”破坏环境。正是基于此,第三届国际养生大会选址道教名山、岭南著名的中草药宝库罗浮山。
“环境养生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家庭环境”,刘焕兰教授介绍,其中自然环境与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又不断地受到自然界的影响,并在能动地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保障和维持着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也就是说,人与自然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即“人与天地相应”。
“在我们第三届国际养生大会上,推出创新的体验式养生会议,便是让大家感受环境养生带来的自然和谐之感,”刘焕兰教授介绍,比如音乐养生的现场体验,美食养生的现场品鉴,以及在罗浮山登高旅游感受负离子的养生等等。
“试想一下,一个人在PM2.5超标的地方打太极拳,与在空气清新没有污染的山林中打太极拳,其收获的养生效果能一样吗?”刘焕兰教授如是说。
南方日报记者 李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