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四举措”深挖力推民族文化产业
一是‘魅力西江’和‘大美肇兴’实景演出跨地同台展演构想,飞歌传情大歌润心唱起苗乡侗寨新时代,助力脱贫攻坚。结合实际,制定《黔东南州雷山西江景区和黎平肇兴景区实景演出项目建设方案》,提出了以“在雷山县西江景区和黎平县肇兴景区建设一座具有苗侗民族文化特色,可以同时容纳800人以上的多功能实景演出剧场;分别以‘魅力西江’和‘大美肇兴’为主题,编排一部体现苗、侗风情的大型实景演出剧目;通过现代科技技术的运用,实现‘魅力西江’和‘大美肇兴’实景演出同台展演。”为主要内容的项目设想,拟通过两台大型实景演出剧目的打造将进一步提升当地民族文化品位,吸引更多的游客到黔东南旅游,拉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助力当地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
二是巧用大数据,推动民族文化数字化发展。将西江景区纳入多彩贵州“广电云”信息平台,在宣传民族文化的同时,为广大用户提供西江景区实时景观、人流量、天气、酒店、餐饮等信息,推动民族文化数字化发展。截至5月6日,该州2018年新增多彩贵州“广电云”用户85800户。
三是搭建平台强化管理,加快黔东南州民族文化云平台建设。及时制定了《“黔东南州民族文化云”平台和“黔东南州文化馆”平台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平台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内容步骤和相关保障措施。同时,及时与中传文化科技(深圳)股份公司进行对接,开通了黔东南州民族文化云平台管理账户,并结合实际,组织全州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对现有的平台版块内容进行了修订,完成了版块设计工作。下一步,将认真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上传工作。
四是下好文化产业“七步棋”,扩宽群众致富路。该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重点从工艺美术品、节庆会展、民族歌舞演艺、传统竞技娱乐活动、民族特色饮食和民族医药、非遗企业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产业园区建设等七个方面挂图作战狠抓落实。全州传统手工技艺生产服务单位共有4798个,解决了2.5万当地人就业,间接带动就业人员10余万人,实现收入174496万元,苗乡侗寨许多农民通过从事传统手工艺生产走上致富之路;充分挖掘苗族侗族饮食、医药等资源,多措并举予以扶持,形成了“凯里酸汤鱼”、“侗家食府”等系列著名的饮食文化品牌及“苗药”、“瑶浴”、“骨伤”等黔东南地方医药品牌,产生了一批地方民族医药企业(医院);全州共有非遗企业192家,实现年销售收入逾71360万元,带动就业人数8992人;全州建设的中国(凯里)民族文化产业园、凯里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下司古镇旅游养生文化创意产业园、丹寨县石桥古法造纸小镇文化旅游景区等19个文化产业园区打开全州文化产业发展大网络格局。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2016年,该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达32.77亿元,占GDP比重达3.49%,全省排位第4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