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故事 打造人文养生福地
□记者 鄢子和 朱翚
古人有旅游概念吗?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后人概括的“熙熙攘攘”一词是对商贸旅游两不误的最好描述。传说中唐代山水诗人孟浩然感叹“鸡鸣问何处,风物是秦余”、并留诗《宿武阳川》,他就是纯正意义上的路经武义游客。
武义当下旅游以1998年7月3日郭洞景区迎来第一批上海游客作为开篇纪年,其实在此之前,县委、县政府已布局相关部门默默探索挖掘了8年。1990年9月18日,武义县政府风景旅游办公室成立,在迅速普查县域旅游资源基础上,向省政府积极申报《龙潭——大莱口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该规划1991年获得省政府批准。武义旅游开发之初,对白姆乡与金东区箬阳交界的龙潭背是下了赌注的,可惜龙潭背地理僻远、交通落后、山背景区拓展空间也有限,开发一段就停了下来。以现在眼光看,若坚持开发龙潭背,对源口水库水源生态保护也是不利因素。当时县有关部门在石井里景区(即现在的寿仙谷景区)较早着手进行旅游开发,由于时间仓促加上不少条件没具备,没有一次性开发成功,大红岩景区开发也曾早于郭洞、俞源启动,其资源梳理、开发定位经过反复推进才走向成熟。寿仙谷景区即使后来对外开放了,人气也一直稀稀落落,直至寿仙谷漂流上马才活跃起来。这说明旅游开发不是随随便便想当然就能成熟成功的,面对资源要梳理深挖自然人文根基,产品开发要有内涵优势和创新潜力,宣传营销要讲好富有内涵的人文故事,景区产品要有配套互动并与周边交通地理方方面面完美组合。
人文历史能让风景名胜飞起来
失败是成功之母,打开视野、转变思想重新考量“八山半水分半田”的人文武义。1997年县政府因地制宜把“龙潭——大莱口省级风景名胜区”包装完善为《龙潭——郭洞省级风景名胜区》,再次上报省政府又获批准,把武义旅游开发新引擎锁定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郭洞和俞源。
郭洞景区开发前戏可谓风生水起。“山环如郭、幽邃如洞”的村庄分布合拢“S”形流溪山谷,这是一个何氏后裔居住按黄帝内经布局设计人文风景秀美山村,明代长沙太守、郭洞何氏二世祖徐贵挂冠隐居宝泉岩精心规划开创,人文始祖溯源宋代宰相何执中。村中明代万历年间营造何氏宗祠,众多明清古建民居和七星井、龙山沧桑植被古森林、文昌阁和凤池书院,特别是回龙桥画龙点睛的“双泉古里”水口,堪称屋舍俨然风水八卦历史包浆厚重村庄。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士做,县里在1996年底就派旅游开发工作组进驻郭洞了。1997年春天,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陈志华、楼庆西、李秋香“古建三游侠”率领研究生蹲点郭洞测绘调研,原金华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建筑专家洪铁城“七上郭洞”呐喊助推,全过程以金中梁为代表的县领导非常重视。在郭洞旅游开发筹备过程中,以何胜云为代表的乡贤全身心投入也是一大特色,乡贤土生土长,对郭洞风水人文熟悉仿佛触摸自己身体,而高大上专家介入有视野和高度,对个案的内涵厚度和亮点特色一目了然,两相结合可谓既专业又接地气。有出类拔萃的好资源,又有领导、专家和乡贤的组合拳加盟,哪有不见开门红之理!1998年10月1日开业的俞源景区开发过程也是如此,俞源的人文历史和古建民居似乎比郭洞还要厚重,村中儒雅老人俞松发、俞跃忠等对景区开发也非常投入支持,天体星象和阴阳太极布局与刘伯温设计成为俞源景区开发亮点,俞源也和郭洞一样一炮走红。有趣的是,郭洞俞源乡村旅游开发走红市场后,引发磐安等地组团前来学习考察,借鉴创新开发的乌石后等著名农家乐后来居上,这就说明景区开发经营体制和产品创新的重要性。不进则退,穷则思变,现在的郭洞俞源又创新经营引进大企业团队重新规划,奋起直追。郭洞景区分郭上、郭下两个村庄,没有同步开发和没有整合为一个村庄开发是大遗憾,也成为郭洞景区发展再上台阶的障碍。好在有人文历史的资源内涵在,只要积极发挥人才机制体制的主观能动性,历史文化名村的旅游开发再次腾飞是肯定的。
前几年默默无名的履坦镇坛头村,现在是金华市重点推进的4个3A级景区样板村之一,其成功秘诀是镇、村领导干部高度重视,充分发挥乡村秀才挖掘村庄历史人文作用,大力推进精品村乡村振兴步伐,并认真考察引进有情怀爱人文的对口企业。原浙江省旅游局副局长、现省旅投集团董事长方敬华说,引进有人文情怀和仁爱之心的企业,是旅游开发成功并持续发展的关键。
温泉水滑,浴前浴后变个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