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健康网 > 中医养生 > 正文

专家解说节气与养生 两大非遗碰撞出的智慧火花

编辑:我要健康网 时间:2018-03-20

近日,“节气养生”成为大众津津乐道的话题,而这一切的源头,都来自于一则“神秘土豪登报求药”的事件, “节气之时是否需养生”“该如何养”等问题不断涌现,多方争论喋喋不休。支持方则表示,二十四节气与养生之道条条皆精髓,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对立者则说,节气养生是古人法则缺乏科学依据,现今社会有待商榷。

对此,在3月5日惊蛰当天,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特聘专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鹤年堂中医药养生文化”代表性传承人王国宝老师接受采访,并为大家深入讲解了节气养生之道。

专家解说节气与养生 两大非遗碰撞出的智慧火花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特聘专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鹤年堂中医药养生文化”代表性传承人王国宝

安宫收藏需谨慎,药到病除方为道

在谈到如何看待近日有关“登报求药”的事件时,王国宝老师表示,这位登报的“土豪”目的或许出于收藏,并指出“类似这样重金求安宫的事件在中医药业界算是屡见不鲜“。

安宫牛黄丸是我国百年名方,也是传统药物中最负盛名的急症用药,自古由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创制并载于医学名著《温病条例》,是中医最负盛名的心脑血管疾病专著,并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国宝老师强调,“无论这次求购出于何种目的,收藏也好,治病也罢,都能突显出中医药文化对于国人的广泛影响和深远意义,以及中医药文化在群众中的坚实基础。”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数千年医疗实践的积累和升华,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直到今天,中医药的很多理念和实践仍在有效的指导着人们的治疗预防和养生保健。

节气养生博大精深,天人合一状态最佳

源于大家对“神秘土豪登报求药”事件的种种猜测,国药老字号广誉远也因此备受关注,致使其提出的“惊蛰养生”的理念热议不断。

为此,王国宝老师对“惊蛰养生”持肯定态度,并进一步论证节气与养生的紧密联系。中医药文化主张“天人相应、天人和谐”,强调的就是人与环境的统一与和谐。24节气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几千年来指导着中国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批准中国申报的24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及24节气的充分肯定。

中医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节气变化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防病养生也是中医的精华。中医养生的方法是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寒热温凉,做适当的调整。而我国传统节气的划分就是充分考虑到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节气养生正是顺应了这种“天人合一”的中医药文化理念。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治未病”指的是对未患病机体进行保养,预防疾病的发生。养生就是“治未病”,这也是中医学的核心理念之一。

王国宝老师表示:“惊蛰时分,经过了漫长的冬天,万物开始复苏,天气也逐渐由寒冷慢慢转向炎热,乍暖还寒之时,天气冷暖不定,这个时间却正是人体各机能最为活跃的时候,许多疾病也可能在防范不当时入侵,因此可适当的增减衣物、饮食需清淡适宜,再加上合理的运动等调节身体阴阳平衡,防患于未然。”

节气养生有宜忌,对人对症才下药

在 “登报求药”事件中广誉远借意外“躺枪”的契机发布了“惊蛰养生服安宫”的理念倡导并指出适用的人群,对此,王国宝老师也从中医药学角度中节气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王国宝老师经验所指:“惊蛰正处于冬春交替之际,昼夜温差大,温度变化剧烈,因此也成为心脑血管、中风等疾病的高发期。” 在冬春交替之际,温度变化剧烈时更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建议这类疾病人群尤其是中老年人需要格外重视,这也许与广誉远提出的“惊蛰养生服安宫需因人而异”如出一辙。

王老师同时指出:“安宫牛黄丸虽好,服用需对症。!”相对于年轻人,中老年人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抵抗力都比较弱,因此更需要注意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要对症才能下药,为保更安全合理地用药,谨遵医嘱。

年轻人也切勿轻视身体的保养保健。身处当下飞速发展的快节奏社会,无论精神与身体都面临前所未有的调整,诸多压力甚至会超出身体的符合。所以年轻人也更应未雨绸缪“治未病”,多进行养生保健及有规律地进行身体机能检查,拥有良好的体魄才能走得更远,实践更多。

网站地图 | 热门标签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或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您的合作!

Copyright © 2017 健康网_我要健康网_我爱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