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程莘农名家研究室落户北中医
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针灸早在2010年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因其绿色自然的非药物特色和体表刺激、微创介入、起效迅速的治疗特点,在世界范围内成为补充与替代医学的代表。为了推动中医针灸的传承与发展,近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等部门的指导下,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程莘农名家研究室”落户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大师程莘农院士嫡孙、程氏针灸第四代传承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程凯表示,程莘农名家研究室落户北京中医药大学,有助于深度挖掘、整理和传承名老中医的宝贵学术思想与经验,促进程莘农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技法更好地传承,为北京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大会现场
当日,以“培训规范化、教学专业化、内容科学化、视野国际化”为愿景,以“共创、共建、共享、共赢”为目标,针对院校教育之后的继续教育、传承教育、技能教育等领域,还发起成立了中医针灸教育联盟。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介绍了“中医学术经验传承的要领、特点与规范”;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导、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杨金生教授做了“刮痧的经验与应用”专题报告等。
创建北中医针灸学科,一生治疗患者几十万人次
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建设的深入推进,以及《中医药法》的颁布与实施,国家政策和法规明确鼓励和支持中医药的推广和应用。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指出,“薪火传承3+3工程”是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进一步推进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抢救性继承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当前,在中医的传承与发展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药穴同源、针药结合和针灸推拿治未病等。同时,防治保康必须分开,即预防、治疗、保健、康复、针灸推拿等要进行分级教育。
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首批国医大师、中医针灸世界非遗的代表性传承人,在程莘农教授近70年的临床实践中,经他针灸治疗的患者达几十万人次。“程莘农是北中医创立期间针灸学科的创始人之一,最早参与开展针灸教学与人才培养。他主编的《中国针灸学》是一直是高校的针灸学教材,是很多针灸专家的学习用书,也是现在中国乃至世界人们学习针灸的权威资料。”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赵百孝说。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陶晓华表示,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中的名家研究室,就是以抢救、挖掘和整理、宣传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为目标,通过建设,使之成为名老中医及其传承团队开展学术传承活动的平台和培养新一代名中医的孵化器。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958院校以及211院校,特别重视学科发展,针灸学是局级重点学科,学校会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和保障,提供开放性的学术研究与交流平台,深度挖掘、整理和传承程莘农等名老中医宝贵学术思想与经验。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亦提供临床带教的人财物支持,促进程莘农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技法更好地传承。同时,北京中医药大学做为全国中医药教育的旗帜,将会用自身专家、学术和品牌优势,配合世针针灸交流中心发起的中医针灸教育联盟,在院校教育之外的继续教育、传承教育、技能教育等领域,共同传承中医药事业。
成立中医针灸教育联盟,助力针灸人才培养与输送
随着新医改政策的推行和医事服务费的引入,以中医针灸为代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现有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中将会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也使得开展中医针灸操作技术的规范化培训和优选适宜病种特色诊疗技术的标准化培训,越来越重要和迫切。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世针针灸交流中心前主任,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前主席邓良月教授指出,中医针灸这些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但中医的发展仍需要各界不断的创新和探索,中医如何更有效和科学的传承始终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而以针刺、艾灸、拔罐、刮痧等物理性刺激模式为主的治疗方法,也是养生保健的技术主体。随着养生、“治未病”等大健康概念深入人心,面对立法日趋规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基层保健养生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都亟待规范与提高。
世针针灸交流中心主任邓孜在宣读关于成立中医针灸教育联盟的倡议书时表示,联盟旨在整合国内外教育资源,包括专家团队、教材编写出版团队、产品研发生产团队、培训教育机构等,搭建资源共享与合作平台,以协同创新、合作共赢为宗旨,为市场的需求提供系统科学的解决方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