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威委员: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全民医疗保健中的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2003年,人类遭受到突知其来的“非典”袭击。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中西医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西医的对症与支持疗法,中医的辨证施治与整体调理各自发挥了专业特长。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詹姆斯特博士在考察广东省中医院后对中医药抗“非典”的医疗效果给予了这样的评价:“中医药抗‘非典’经验对在世屏范围上升为常规治疗有非常大的帮助。”
事实证明,中医药在全民医疗保健中是具有很大优势的,但是这种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首先,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现状是制约中医药应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在我国目前的医疗价格体系上中医的诊断及非药物治疗的价值尚未得到充分体现,而中药价格相对偏低决定了医生们开处方时,首选就是西药。福建某省级医院曾对同是上感症状的两组患者分别施以中药和西药治疗,服中药治愈的人平均药费近50元,而服西药治愈的人平均药费140多元(其中还不包括检查费用)。相同症状的疾病,西药比中药高近两倍药费,对于医院西药就成了必然的选择,而患者则只有自认倒霉多付钱。这对医保基金的挥霍浪费更是潜在危险,而对于中医药的发展更是现实的桎梏。公共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不足,而致使医疗机构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影响了中医药的临床应用,必然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构成严峻挑战。
其次,中医的循古传承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包括望闻问切等诊察方法在内,中医有许多优良传统,其中蕴涵的科学道理,有的已被揭示,有的尚待破解。自古以来有许多“神医”,无不在这些传承上面下苦功、显神奇,并且代代相传。可在现代,包括一些中医院校的课程设置及师资配备,不利于学生学好中医药基础理论;临床教学和实习中医临床技能培训不到位,使中医专业毕业生的中医临床诊断基本功不扎实;中医师临床诊断过分依赖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无法体现中医辨证施治的思想,而达到因人制宜的目的。例如,传统中医对便秘的诊治,按证脉有寒、热、虚、实之别,由于传承的弱化,诊疗手段与传统中医存在着巨大差距,医疗效果自然要大打折扣。
第三,中药的如法炮制问题。有人认为中药质量不好,效果差。这种观点虽然片面,却有其实。客观上,严格遵循中医药学理论,是完全能控制中药疗效和质量的,其中包括药材栽培和采集、药材炮制和提炼、药品剂型制备等。但是因为方法繁琐,中药没有如法炮制,导致药效不理想。例如当归,古法取材分为归头、归身和归尾,分别起到破血、行血和止血的不同功用;剂型上,汤剂、药酒、膏、丸、散等,药效是不同的。另外,并不是所有的中药均能入煎。《神农本草》曰:“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药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应随药性。”例如,根据药物的特性,不宜入煎的药物有:用甘遂治疗胸腹膜积水时,应将其研粉或制成丸剂服用,若入煎剂,其有效成分难溶于水;麝香、冰片等芳香类中药宜入丸散剂,如煎后有效成分会挥发而失效;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等粘腻类中药,宜采用烊化的方法服用,若入煎很有可能使药物煎焦而不能服用;姜汁、竹沥以及各种自然汁均不宜入煎剂,否则会降低药效或完全失效。
为此建议:
一、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要切实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和西医相比,中医药标本兼治、疗效显著、成本较低,是中华瑰宝,一定要高度重视,在财政投入上从根本上改善中医药从医人员待遇,同时对中医四诊及其药物治疗提供更为合理的收费标准,让传统中医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老中医传帮带是自古以来的好传统,也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文革”前很受重视,如今必须大力提倡。建立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及人才培养的独立于西医的学科带头人制度。必须坚持认真继承中医药核心理论的科学内涵和学术本质,继承历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积累、创造的丰富经验和学术思想,继承古往今来在中医药人才培训、科学研究、医疗保健等方面一切行之有效的独具特色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三、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遵循传统的方法种植和采集,从源头保证药材质量并科学地如法炮制,确保中药质量。同时加大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分析、研究,把现在对中药认证从指标成分认证转变为有效成分认证,并广为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在汉方药研究方面的成果再加以提升,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医药,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使中医药能有效融入国际主流社会,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