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健康网 > 中医养生 > 正文

“应天顺时”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

编辑:我要健康网 时间:2018-03-28

  ■保健养生“专家大讲堂”

  □采写/整理 魏金锋

  6月29日上午,由《南方日报·清远观察》发起并与清远市中医院联手打造的“清远健康大讲堂”公益性活动在清远中医院国医楼正式开讲。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中医基础理论(内经)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王黎教授以“中医保健养生”为题作了精彩的第一讲。

  健康长寿宜“应天顺时”

  王教授认为,《内经》将“过用”视为人体致病的基本原因,这种“生病起于过用”的观点不论对养生防病还是临床治疗,都有重要意义。“过用”即指超越常度。七情、劳力、饮食等过度,皆可成为致病因素,危害身体健康,比如:情志过激;饮食失节;房劳过度、起居劳逸失宜等。

  人们想健康长寿就应该很自然地“应天顺时”,如果不接受这个观念,硬要与大自然“拧”着干是不行的。因为“人”不管有多大本事,都无法改变人体的“自然属性”。组成人体的60兆生命细胞从600万年前由“猿”变成“人”的时候,就和万物一样也有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运动和变化的规律。尽管现代科技十分发达,可以局部改变人体的新陈代谢,但仍然没有可能改变大多数人的生命法则。

  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

  王教授说,“春夏养阳”是指春夏顺应生长之气以养阳——阳气的生长,“秋冬养阴”是指秋冬顺应收藏之气以养阴——阳气的收藏。一种顺应四时的养生原则,遵从自然规律中的“生长收藏”则可健康延年。阴阳四时是万物盛衰存亡的根本,阴阳调和则身体健康,阴阳不调则会出现各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春夏养阳是中医因时制宜养生原则之一。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者宜顺时而养,须护养体内阳气,使之保持充沛。此时,凡有耗损阳气及阻碍阳气畅达的情况皆应避免。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可达到养生的目的。

  王教授指出,预防中暑:“暑易伤气”,炎热可使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安排劳动或体育锻炼时,要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并注意补充水分,加强防护。午饭后,需安排午睡,一则避炎热之势,二则恢复体力,忌用冷水洗澡,尤其是大汗后,以免受到风寒湿邪侵袭。

  夏天如何运动为宜?

  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避开烈日,加强防护。场地宜选择公园、河湖水边、庭院空气清新处。

  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和广播操等运动量适中的方式为佳,有条件最好能到高山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因为夏季暑热使人出汗较多,剧烈运动,可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仅伤阴,也伤损阳气。不要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感冒或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夏日饮食调节有何妙招?

  夏季炎热,心火易于亢盛,王教授建议,宜选择绿豆、西瓜、苦瓜、冬瓜、豆腐、薏米等清热解暑,清心泻火的饮食。可适当多食味苦之物以清热解暑,同时助心气而制肺气。夏季出汗多,盐分损失较多,可适当增盐,保证机体正常运转。

  夏季人体气血趋向体表,供应到消化道的血液相应减少,常使人感觉食欲不佳,消化功能减弱,若感暑湿更伤脾胃,出现胸闷、纳呆、神疲乏力、精神萎靡、大便稀溏等症状,因此夏季饮食应以清淡,少油腻少甜食,易消化为原则,适当食用酸味、辛辣芳香的食物,以开胃增食欲,助消化。

  清热解暑如西瓜、绿豆、甘蔗、瘦猪肉、黄瓜、金银花、菊花、苦瓜等。益气生津如山药、芦根、番茄、苹果、葡萄、菠萝、乌梅、鸭肉、咸鸭蛋等。清暑利湿如薏苡仁、冬瓜、赤小豆等。

  《颐身集》道:“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密冰、凉粉、冷粥”,否则饮冷无度会使腹中受寒,导致腹痛、呕吐、下利等胃肠疾患,这点对年老体弱的人尤其重要。

  夏饮金银花消热又解暑

  金银花又名双花、银花。甘寒,入肺、胃、大肠经,有清热解毒,宣散风热,凉血止血之功,适用于热毒痈肿、疔疮疖肿、咽喉肿痛、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热毒血痢等,为夏日良药。

  银花萝卜蜜:金银花10克,白萝卜100克,蜂蜜80克。将萝卜去皮,洗净,切块,同银花、蜂蜜拌匀置碗中,隔水蒸熟服食,每日1剂,分三次服食。可疏风润肺,化痰止咳,适用于风热外袭、头身疼痛、咽干喉痒、咯风黏稠、畏风身热、口渴喜饮等。

网站地图 | 热门标签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或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您的合作!

Copyright © 2017 健康网_我要健康网_我爱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