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磨砺 点石成金——“十二五”平凉养生旅游业发展回眸
崆峒山巅,银发老者舒展崆峒太极;棋盘岭上,轻擎棋子凝神对弈;中医养生馆里,体验神奇的皇甫谧针灸术……在这个冬日,平凉人尽情享受着健康养生新生活。
“十二五”期间,平凉旅游抓住了全球兴起养生旅游热和国家力推健康服务业的机遇,成功切题,通过探索平凉养生文化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模式,形成平凉旅游的新亮点和新卖点,旅游业张力日渐凸显、潜能迅速释放,全市旅游业进入了厚积薄发期。
大战略构建大格局
“任何旅游业态都有生命周期,平凉的观光旅游已经走了十多个年头,要想更好的发展,我们遇到了一个瓶颈。”五年前,平凉旅游行业曾苦苦思考旅游业未来转型的出路。
2011年,平凉旅游的转折之年。
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在平凉调研时指出,平凉文化旅游特色是养生,要全力做大养生产业,建设“神奇秀美崆峒山·天下养生第一地”。其时,适逢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面向国际国内市场,整合当地优势医疗资源、中医药等特色养生保健资源、绿色生态旅游资源,发展养生、体育和医疗健康旅游。
审时度势,自此,“养生旅游”成为平凉旅游业的发展方向。
平凉市结合自身独特的资源禀赋、养生文化和世界产业发展方向,编制了《中华崆峒养生地总体规划》,提出打造六张养生名片、培育十大养生产业、推进十大配套工程的建设任务。
“升级版”的平凉旅游不再满足于举步皆景的视觉体验,以“动静兼宜、乐寿兼修”为己任,更关注对“城市病”、“喧嚣症”、“亚健康”的舒解和调剂,使城市一族在高山竞逐中释放身心,在玫瑰温泉里舒筋解乏,在“负氧SPA”中涤尘洗肺,在静思禅悟中平和心绪,在养生馆里体验国医文化……平凉依托天赋异禀,用好山好水为天下游客精心烹制一道道新概念旅游大餐。
按照规划,建成后的中华崆峒养生地,高度融合养生农业、养生膳食服务业、养生休闲旅游业、中医适宜技术保健业、民间民俗工艺品加工业等十大产业,形成风格各异、功能互补的七大养生旅游产业园区。崆峒道文化养生园主要打造道家养生旅游产品;大云寺禅修养生园主要发展佛文化养生旅游产品;皇甫谧中医针灸养生产业园主要发展国医养生旅游产品;山水龙泉养生园主要发展休闲养生旅游产品;莲花避暑养生园集森林养生、休闲度假、科普探险、草场体验、骑射运动等于一体,重点发展森林沐浴、森林探险等森林旅游产品;云崖避暑养生园集康体养生、休闲度假、消夏避暑、森林科普、水上娱乐于一体,主要发展民俗养生和避暑养生旅游产品;静宁金果养生园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观光采摘、休闲度假、康体疗养、特色餐饮于一体,主要发展农业休闲养生旅游产品,打造慢生活旅游体验区。
一直以来,小而散的业态格局始终是平凉旅游的一块“短板”。随着“中华崆峒养生地”愿景的绘就,平凉着力加大旅游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以全新姿态拥抱“养生旅游”时代的到来。
大投入带来大发展
拟定航向之后是全速前进。围绕建设“神奇秀美崆峒山·天下养生第一地”,2011年以来,平凉市旅游产业不断提档升级,最直观的就是道路和旅游景区。
五年来,平凉市新建、改造了平泾路崆峒山连接线、高速与崆峒山、大云寺·王母宫景区连接线,使崆峒山和大云寺·王母宫两个大景区直接与高速公路相连接;全市6个4A级景区都与公路主干道相连接,20个精品景区实现了就近与县乡公路连接。
五年来,平凉市实施500万元以上旅游开发项目144个,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76个,总投资达到33.3亿元。崆峒山基础设施暨景区建设、大云寺景区开发、莲花台景区综合开发、龙泉寺提质扩容、皇甫谧文化园基础设施、云崖寺景区综合开发……一个个以养生为卖点的景区姿容亮眼,为养生旅游发展铺就发展基石。
平凉鼓励民间资本开发养生旅游,积极为旅游业铺路架桥。深圳花样年控股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建设泾川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平凉中大吉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投资8亿元,建设平凉原生态文化体验区……这样的大手笔处处可见,华亭县关山尚君养生坊、华亭县万亩牡丹白芍种植暨文化旅游观光、伏羲部落生态文化园……平凉大地,涌动着旅游项目建设的激情。
在养生旅游产品开发上,大力推广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运动养生项目,推出“问道祈福养生游”“养生体验健康游”等6条精品养生旅游线路,深入挖掘崆峒山道教文化、大云寺佛教文化、西王母文化、皇甫谧医学文化、古成纪文化内涵。成立崆峒山省级养生行业联合会,扶持养生企业加大养生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力度,提升养生旅游产业附加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