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养生+旅游 楼塔“显山露水”
省城名医为“名医故里”开“药方”
中医药+养生+旅游 楼塔“显山露水”
昨日,由浙江中医药学会组织的楼英中医文化调研活动在楼塔镇举行,来自浙江中医药学会、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研究院等单位的多名中医药学专家、教授参加调研和讨论。
调研组一行寻访了一代医学大师楼英的足迹,听取“神仙太公”楼英的故事,感受楼塔镇深厚的中医药文化沉淀,对楼塔如何利用名医文化资源,打造健康文化名镇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
今年,楼塔要打响名医故里的牌子,积极挖掘楼英中医药文化,提出了全力打造“健康楼塔”新目标,全力推进“产医人”融合,“居业游”共进。
寻找古镇发展新风口
研讨会现场,楼塔镇党委书记夏利民把楼塔概括为四个“最”: “萧山最南端的镇”、“萧山文化底蕴最深的镇”、“萧山环境最优美的镇”,也是“萧山经济总量最小的镇”。
“四围山色九曲溪,半是仙源半是城”,是楼塔作为“萧山环境最优美的镇”的真实写照。楼塔境内群山怀抱,松竹修茂,光是省级生态公益林就有3万亩楼塔溪和大同溪穿镇而过,典型的江南山水美丽风光。
然而,守着美丽的土地,有着112年的建镇史,楼塔一直在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现有的经济支柱产业,包括纱艺、包装、服装、机械等四个产业,都是传统产业。其中,纱艺产业是楼塔的百姓经济。虽然楼塔镇有“中国花边之乡”美誉,但“总体家数多,个体规模小”,是对楼塔纱艺产业最准确的描述。除了这两个软肋,纱艺还存在着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市场规模小等瓶颈。
以上各种原因,包括缺乏特色的发展方式和缺乏“新经济”亮点,让楼塔成了第四个“最”——萧山经济总量最小的镇。
从2017年开始,新一届楼塔镇党委、政府直面“发展的要素制约进一步加剧,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产业升级任重道远,绿色产业、蓝海经济亟待发展,创新、教育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还很弱”的现实,决心突破瓶颈,实现突围,明确找到符合楼塔实际、具有楼塔鲜明特色的“楼塔崛起”之路。
医药养生文化正是符合楼塔实际、具有楼塔鲜明特色、推动“楼塔崛起”的一个重要元素和一条路径。
全力打响“健康小镇”品牌
名医楼英的故事在楼塔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济活甚众”“每投必验”“药到病祛”“杏林翘楚”……楼英行医30余年,撰写《医学纲目》40卷,集明代以前医典精华之大成,上起《皇帝内经》,下迄朱丹溪的《伤寒辨疑》,字数达120多万,是一代中医药学的集大成者。
对此,楼塔镇第十四届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全力打造“健康楼塔”目标,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挖掘中医药文化。
“很少有像我们这样人文底蕴深厚的小镇。这既是我们镇发展的基础,更是崛起、超越的独门利器。”楼塔镇镇长田江波表示,楼塔将借助省市区名医研究会,整合山水、人文、历史、民俗资源,打造名医故里,设立中医药博物馆,利用千年古镇和百药山、仙岩山的生态资源,发展林下经济, 推进“产医人”融合、“居业游”共进。
对此,楼塔镇新动作不断。3月初,楼塔镇与浙江中医药大学等知名院校合作,加速引育中医药文化产业,深入挖掘“楼英”品牌资源,进一步打响楼英中医药文化以及其他非遗项目的品牌,推动非遗传承、保护和发展创新。
在大同三村,目前已投资5000万元,计划再投资3000万元的法庆养生休闲观光园正积极围绕医药文化、养生休闲、生态民宿、旅游观光、健康养老等产业进行打造。
在岩山村,正在实施仙岩山游步道的建设,游步道建成后,将打通东纪坞铁皮石斛基地与法庆养生休闲观光园,成为重要的观光建设点。
一条“中医药+养生+旅游”的产业链崛起之路,正开始在楼塔“显山露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