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范上海市中医养生保健行业的建议
吴焕淦 张悦 房敏 何少华 蒋碧艳 范秀敏
※背景情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对养生保健意识也逐渐增强,以生命科学发展为基础的健康产业,便成为联合国认定的21世纪代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两大朝阳产业之一;国际社会以重视生存质量、残疾调整预期寿命及残疾调整生命年等,从而提出要把疾病与伤害的预防与治疗,重视预防、康复医学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文化历史悠久,注重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服务内容丰富,手段方法多样,效果明显,作用独特。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不仅能满足人民群众预防疾病、追求健康的现实需求。2010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鼓励投资养生健康产业的发展,2008年上海曙光医院、岳阳医院及长海医院等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要求组建了KY3H治未病中心,上海市养生行业发展迅速,也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
然近年来,中医药知识不断普及,全社会涌起中医养生保健热潮,一时间泥沙俱下。各色“养生大师”、养生节目和中医保健图书噪声社会,应尽快规范中医药养生保健市场,建立严格的审查机制,堵住漏洞,加大科普宣传的力度,正确引导媒体科学宣传中医药养生知识,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养生观念。
※问题及分析※
1、中医养生产业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中医养生保健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好制度作为保障。目前中医养生产业的质量标准和法规都还相当欠缺,服务行为不规范、服务质量和提升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产业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缺少执法与管理的力度。在目前中医养生市场的监管中,政出多门。缺乏完善的健康服务法规标准和监管,影响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行业要能够长期健康发展。
2、中医养生市场秩序不健全、监管缺失
目前中医养生保健机构集中,所提供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面临着监管主体缺位、相关标准规范缺失、市场宣传不科学等问题,给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声誉造成损害,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隐患。上海市民间资本开设养生机构较多,但水平参差不齐,在服务网络不健全,能够提供规范有效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数量较少,现有养生中心大多对行业品牌意识淡薄,过多从经济角度考虑,忽视品牌效应。规模小、位置偏,装饰陋的养生中心众多.专业化、规范化不够,部分养生中心骋用人员非专业人员较多,在产品的陈设宣传布置等方面缺乏规范严谨生动化和系统性,同时功能单一,信用缺失。上海市已出现多起养生保健机构负责人携带会员卡资金消失的情况,对于出现的纠纷,缺少相应的处理机制。
3、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养生宏观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养生产业发展正处于一种比较混乱的状态。养生产业集中度低。由于企业规模小,没有研发能力,造成产品创新周期长,使企业缺乏市场控制力,市场的主动性和应变性差,不能满足市场的强劲需求。市场上的主要供应者没有达到规模经济,我国养生行业的规模结构效率仍处于低效率状态。目前中医养生保健行业中,多以中医中药及相关保健品组成,产品功能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免疫调节、抗疲劳、调节血脂、改善骨质疏松、改善胃肠道功能、延缓衰老、营养补剂(补充维生素等)等功能上。保健产品结构不尽合理,,行业内忽视自律,低水平重复较多,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对中医养生机构的信任。
4、中医养生保健市场,准入及退出机制欠缺
随着人们对中医养生保健需求快速增长,养生保健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但进入养生保健行业门槛太低,医疗机构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形成。服务网络不健全,能够提供规范有效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数量较少,缺乏中医药专业人员指导,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众多保健机构开业者,通过大量的小广告投入和大面积的营销网络来迅速实现销售,用营销策略和资金实力而不是技术水平来影响市场,追求利润,导致各种矛盾出现。
※建议※
规范上海市中医养生保健行业的相应对策:
1、完善规范中医养生保健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顶层设计)
尽快制定促进中医养生健康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健全服务标准体系,强化标准的实施,提高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业标准化水平。加快中医养生市场政策细化落地实施,严格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统一养生市场的宏观管理,明确产业统一的归口管理部门,彻底克服政出多门的弊端,制定科学合理的价格标准,建立中医养生保健机构行业准入机制、退出机制,加大处罚法规,高起点发展养生产业。
2、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