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健康网 > 中医养生 > 正文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山东模式”

编辑:我要健康网 时间:2018-04-06

  

□耿强 宋吉男 陈高潮 刘超
  淄博市张店区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杨桂芹,2014
  年门诊量为6002人次,通过实施“三经传承”战略拜师后,2015年、2016年门诊年均增长78%左右——通过实施“三经传承”战略,张店区中医院已有21位执业医师参加全省西学中普及班学习、7人参加中医研究生班的学习,均考核合格取得了结业证书,另外目前仍有25人正在学习中,该医院中药处方数也明显上升、中医临床疗效显著提高,老百姓的医药负担明显下降,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
  潍坊市中医院通过开设“中医经典大讲堂”每月举办1期经典讲座,举办“讲好中医故事”“中医经典诵读”等系列竞赛活动,重新整理了建院60年来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对已出版的经验选编《王法德》《王景彦临床经验荟
  萃》再版发行,新编撰的《医道传承》《王宝光易医文集》也将于近期出版发行,切实提升了全员中医经典理论功底。
  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十二五”以来先后建设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3个、全国学术流派工作室2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30个、学术流派等重点研究室2个、中药炮制传承基地1个,培育了8个学
  术团队,培养传承人75人,重点培养副高以上人员150多人,形成了中医药学术薪火相传的稳定格局……
  伴随着去年12月22日《山东省中医药发展“三经传承”战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出台,我省中医药系统“学经典著作、用经典方剂、传经验心得”的良好氛围更加完善,中医
  药人才队伍水平得提升,“三经传承”战略这一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山东模式”渐渐

获得各方认可。  学经典著作——
明师就在经典之中
  在我省的《实施方案》中,对学经典著作有着明确的要求——开展“中医经典研读强化工程”,加强中医经典理论学习、提高中医经典应用能力、加快中医经典文化传播,建立中医医师定期考核与中医经典等级考试相联系的制度与办法,设立中医“三经传承”继续教育专项,鼓励和引导各级各类继续教育项目融入“三经传承”内容,广泛普及中医经典远程教育,并将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服务机构中医药人员纳入中医经典研读培训体系。
  “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由于缺乏专业系统的中医理论指导,临床看病感到很困惑,真是无从下手。”泰安市中医医院心理科医生潘丽丽说,临床上有很多焦虑、抑郁、失眠患者来到医院,大都是想寻求中医中药的绿色治疗方法,但她给患者开出的中药处方,有时候疗效与预期不符,潘丽丽心里很着急。去年,潘丽丽在医院组织的学习《伤寒杂病论》课堂上找到了诀窍,发现好多条文描述的病症,跟临床上接触的失眠、眩晕患者很相似,这激发起潘丽丽学习中医经典的兴趣,一年来,她的中医诊疗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患者复诊率和就诊人次逐渐增多。可喜的变化让潘丽丽体会到学习中医经典的奥妙,渐渐增加了从事中医临床的信心。得益于中医经典研读强化工程中“提高中医经典应用能力”的规定,我省把中医经典强化培训作为中医药重点专科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厚植中医专科从业人员的理论根底。如今,在我省已经有不少像潘丽丽一样的医生在经典著作中找到了更好地服务群众的方法。
  中医药现存古典医籍达数万种,随着“三经传承”战略的实施,依托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医疗机构建设中医经典理论研究室,我省加强了中医药经典文献整理研究与保护利用,发掘中医药经典文献精华,扁鹊、淳于意、王叔和、钱乙、成无己、黄元御等齐鲁著名医家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得到了进一步挖掘与整理,丰富创新了中医药理论。同时,立足中医经典,我省深入研究中医对生命、健康与疾病认知理论,系统总结中医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理论精华,提升中医经典对中医药健康服务的指导能力。
  “学校高度重视中医经典教学改革,提出了中医经典‘背、学、化、用、讲’学习模式,将系统学习中医经典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激发学生对中医经典的学习兴趣。另外早在2003年学校就提出‘经典是中医的根底’,编写了中医经典必背《红宝书》和《蓝宝书》,2009年出版后经备受读者欢迎,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山东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高树中日前表示,中医经典是中医传统思维的载体,学生掌握中医经典的深厚程度,往往决定了其能否走上正确的中医道路、走多远。同时,中医经典始终是教学改革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最近山东中医药大学充分发挥齐鲁中医药文化渊源深厚的学术优势和学校所在地济南市长清区作为扁鹊故里的地域优势创办了扁鹊班,进一步突出经典教学、遵循中医成才规律,使学生“悟道明理得法、精医会针懂药”,辐射带动我省中医药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通过对中医经典的文化内涵、核心理念、价值观念、方法技术等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和研究,开辟中医经典文化宣讲栏目,广大群众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4月12日,泰山学者、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省中医)肺病科主任张伟应邀为济南市十亩园小学150位学生进行了“学习中医文化、感受中医魅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专题讲座,张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孩子们的视角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医历史、诊病流程、治疗手段,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中药材,带领孩子们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自2016年开始探索开展中医经典知识进入校园活动以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省中医)不断丰富内容、创新手段,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掌握中医药知识技能、培养健康学习生活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在该医院,通过对中医经典的文化内涵、核心理念、价值观念、方法技术等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和研究,围绕中医经典创意科普,让广大群众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青岛市,当地中医药工作人员通过选取中医经典中的适宜内容,编写、制作《青岛市居民春季、夏季养生保健指南》《青岛市10项家庭中医药适宜技术》等科普读物,引导群众了解中医药、相信中医药、选择中医药,让中医药走进了千家万户。
用经典方剂——
古为今用传承发展
  记者了解到,中医从单味药的使用发展到方剂是很早以前的事,这在《内经》等文献中就有详细记载,如:制半夏、秫米组成的失眠方,泽泻、白术、麋衔组成的酒风方等。到张仲景博采众长写下《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之后,方剂更为完备。后人重视其著作并尊为经典,并称其经方。
  陈英都、李长远是学习、利用经典方剂的基层代表。“临床中,主要应用《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中的方剂,同时会把中医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承下去。”新泰市中医院国医堂坐诊的76岁老中医陈英都不仅坚持一周5次门诊,尽其所能地教授年轻医生如何用经方看好病。李长远本是新泰市中医院副院长,退休后于2008年被返聘到医院国医堂坐诊。李长远的外祖父丁仲山、舅舅丁国华都是山东省名中医,生前有很多临床疗效很好的经方。“好验方必须要用于临床才能救治更多患者。”李长远说,为此他利用业余时间,将丁仲山、丁国华治疗肿瘤的十几个验方整理后用于临床患者,还研发了安神宁心胶囊、萸连平胃丸等院内制剂,疗效显著。
  为了让更多中医药工作人员了解、利用经典方剂,我省开展了中医经方应用拓新工程,进一步加强中医经方保护传承、促进中医经方研发应用。
  脑病科将经方与脑病发病特点相结合,在总结“五个辨析法”基础上,将经方桂枝汤运用到脑病肢体障碍治疗;小柴胡汤运用到进展性脑卒中治疗,赋予了经方病机新的内涵——在潍坊市中医院,每月一次的经方研讨会,一专方一专题,总结临证经验,做到活学活用,运用剖析类方、以方测证、以症验方及加减辩证等方法,扩大临床适应症,取得了良好的临证疗效。
  医院大部分师承继承人以老中医经验为核心,不断加强以经典方剂为基础的院内制剂、特色技术、中成药及新药的研发,规范中药制剂配制——如今,这些中药自制剂已经在山东中医药大学医疗集团内调剂使用,在群众中形成良好口碑,在医院内也形成了学经方、用经方的良好氛围。
  在青岛市,当地依托市中医药发展集团,开展了以中医经方为基础研发的中药院内制剂调研,目前已汇总全市83个中医经方院内中药制剂,协调药品监管部门后在集团37家成员单位间逐步共享使用;同时在全市医疗机构科研立项申报中,对以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的传承创新研究、以中医经方为基础的院内中药制剂的研发、炮制工艺技术,改良制药装备等关键技术研究,以及探索适合中医经方特点的临床评价方法等研究予以优先立项。
  曲阜市中医院肝胆脾胃科主任于洋在接受的采访时表示,为更好地学经方、用经方,医院组织年轻中医师成立了“中医经典小组”,每周二下班后在一起探讨《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从各名家的观点阐释,到结合自己临床使用经方的相互交流,营造了一种活泼灵动、积极向上的中医氛围。经方具有药味简单、配伍严谨、功效卓著等特点,通过学习使用经方,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如果遇到“一剂知、二剂已”的案例,还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临证水平,且应用经方较为经济,方便在基层大力推广。
  如今,通过实施“中医经方应用拓新工程”,经典方剂在山东得到了更好地保护、传承、推广、创新。通过对经方的收集整理,推动中医经方技术与技艺纳入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我省加快了传统制药、鉴定、炮制技术及老药工经验的继承应用,还促进中医经方研发应用,开展经方中成药大品种临床循证研究,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传经验心得——
让中医药学术薪火相传
  到2020年,我省将形成具有特色的中医经典培训教学模式,建设一批“三经传承”研究基地、临床教学基地。组织实施“三经传承战略十百千万工程”:出版中医经典研读培训系列教材10部,中医经典远程教育全面普及;筛选具有推广价值的中医经方100首,进行深入研究,扩大适用病种,拓展应用领域,齐鲁中医药单方验方、诊疗技艺得到系统挖掘整理、评估遴选,经方验方综合信息数据库基本建成,开发利用取得阶段性成果;深入开展中医药五级师承教育,培养师承骨干人才1000名,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00个,中医药学术流派和民间祖传技术得到传承和推广;组织开展县(区)级中医药骨干人才与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项目,培养2000名县(区)级中医药技术骨干,培训“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10000名……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省在《实施方案》中提出了要重点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中医药师承骨干人才队伍培养、基层中医药“三经传承”实施、民间中医药开发利用等工作。“草根能治大病,能获诺贝尔奖。我们一定要有自信,在全民大健康中提出中医主张,发挥中医优势,中医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有战胜疾病的技术和能力。临证时要给病人提出中医主张,讲清中医道理,让病人接受依从中医诊治。”日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丁书文这样说。
  日前,临沂市中医药管理局专职副局长刘晓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重师承、强基层”等方式,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构建老中青相结合的中医人才梯队。以沂南县中医药工作为典型推广到区县,以点带面辐射全市中医药发展。记者了解到,沂南县建立了沂南籍知名中医专家人才库,通过学术交流、专题讲座、会诊等形式,吸收先进学术理念,引进中医诊疗技术。同时,沂南县中医院加入山东中医药大学医疗集团,为人才培养、专科发展等建立平台,先后选派10个专业的32名中医药人员到省中医进修,医院新开设的中药封包、中药硬膏贴敷等十余项中药特色疗法得到快速推广。沂南县还鼓励名老中医师传承带教,招收弟子跟师侍诊,全面继承名医的学术思想与经验。全县7位市名老中医,3位全省基层名中医以及20位民间老中医传承带教,培养60名学术继承人。此外,该县还为医术高、口碑好的民间老中医提供发展平台,聘请他们到乡镇卫生院坐诊,有的准予审批开办中医诊所、中医专科医院等,其中攀峰骨科、心理康复、中药外敷等19个特色项目,纳入了国家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项目名录,攀峰骨科正骨技术还被列为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淄博市张店区中医院创办的“龙砂医学沙龙”,如今每半月举办一次学术讲座,参加学习的人员由张店区中医院院内医师扩展到淄博市各县级医院及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这也使“龙砂医学流派”享誉淄博市。这一沙龙,是2015年12月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张店区中医院推广工作站挂牌成立后,张店区中医院成立的。现在,淄博市已有龙砂弟子40余人,他们坚持跟师学习,整理典型病例达百余例。
  “围绕着历史上齐鲁中医药大家及学校‘八老’,开设了《李克绍与伤寒解惑论》《齐鲁中医名家辑要》等课程。设立‘齐鲁名医课堂’‘教授讲堂’等活动,让齐鲁名中医药专家直接走上大学讲台,成为学校最受欢迎的教学品牌。”山东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高树中告诉记者,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引入课堂,成为课堂教学最为鲜活生动的教学内容。“十二五”以来山东中医药大学先后建设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3个、全国学术流派工作室2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30个、学术流派等重点研究室2个、中药炮制传承基地1个,培育了8个学术团队,培养传承人75人,重点培养副高以上人员150多人,形成了中医药学术薪火相传的稳定格局。各传承基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学术经验传承信息共享平台及专门网站,分享和推广名老中医药专家的诊疗经验,每年惠众约50万人次。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 | 热门标签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或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您的合作!

Copyright © 2017 健康网_我要健康网_我爱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