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洪辉:推进中医特色“治未病”健康促进工程
11月23日,在“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平行论坛:中医药发展”上,嘉宾围绕“中医药促进人类健康”主题进行深入交流。上海市长宁区区长顾洪辉分享了长宁区正在推进的区域“治未病”健康促进工程,介绍了推动中医预防保健健康管理服务的实践与经验。
上海市长宁区区长顾洪辉在“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平行论坛:中医药发展”上发言。新华网 杨锘 摄
据介绍,长宁区是上海连接国内外及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节点,区域内拥有亚太第一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区域面积38.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8.26万,常住人口69.11万,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口18万,占全区户籍人口的32%。全区户籍人口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4.01岁,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1.3岁。长宁区2009年正式启动“治未病”健康工程,2011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首批区域“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区。长宁区政府坚持“高起点、规范化、重实效”,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导向,以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为重点,逐步形成了融防治一体、中医特色服务为支撑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和社区居民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
在推进区域“治未病”健康促进工程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构建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把打造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作为“治未病”健康工程的重点所在。二是,提高基层社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能力。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以社区为“治未病”健康工程的主阵地。三是,积极营造中医养生保健的社会氛围。宣传中医文化、塑造居民中医理念是“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基础。提高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度,针对不同人群实施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策略,引导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长宁区坚持政府主导、行业指导重视“治未病”健康促进工程建设,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实现。在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基础上,按照每年5万元/万常住人口标准,增加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经费,2011年—2016年,区财政累计投入经费9820.51万元。推动部门联动,依托区健康促进委员会,建立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发挥行业组织作用,成立区中医预防保健工作专家委员会,对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技术服务进行决策与咨询、评估与论证、培训与指导,提升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人员的技术服务水平。
顾洪辉表示,长宁区坚持将社区中医预防保健工作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家庭医生制度建设紧密结合,在硬件上整合,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通过改扩建、达标建设等方式,形成中医“防治一体化”门诊和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五位一体”健康管理模式。在服务上整合,对社区中医医师、临床医师、公卫医师、护士以及社区志愿者开展分层、分类培训与指导,逐步搭建了“区中心-社区-服务站(服务团队)-全科家庭医生-社区居民志愿者”金字塔式的服务团队,引导居民接受中西医相结合的健康管理服务。
同时,发挥“数字长宁”优势,开发区域“治未病”信息管理系统,与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实现对接,与家庭医生工作站、“医健通”服务平台实现信息管理、统计、查询交互共享,通过数据的共享和平台的支撑,实现生命全程管理、健康全程指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