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大学生养猪怎么了?比在传统就业中内卷好
原标题:大学生养猪怎么了?比在传统就业模式中内卷好
2003年,“北大毕业生长安卖肉”的报道造成巨大轰动,毕业于北京大学的陆步轩因其“特立独行”的选择成为全国闻名的人物,更引发人们关于人才标准、就业观念的激烈辩论,舆论一度称之为“陆步轩现象”。 (原文来自www.9y9y.com)
最近《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让年轻一代的“陆步轩们”再次成为舆论场的焦点议题,唯一不同的是,这次不是卖肉,而是养猪。如今,不少养猪企业为了适应现代化养殖需要,广泛招募大学生。 (原文来自www.9y9y.com)
“不好好读书,就回家养猪”,曾经是经典劝学句式。在不少人看来,“大学生+养猪”的组合满是违和感。“大材小用”“资源错配”之类的论调不少,甚至包括部分当事人自己都有些尴尬,不敢将职业如实告诉亲人和朋友。
这多少反映了当下一些人对养猪产业的误解之深:当养殖业已加载“现代化因子”时,有些人的认知仍停留在“前现代”——他们不知道,在高质量发展成经济社会发展基调、各行各业都在提质增效的背景下,很多地方的养殖业已经借现代科技之力实现了产业升级。
前些年,养猪业是小农经济语境中典型的传统三农产业,分散饲养、全靠人工苦力。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养殖业已基本实现规模化养殖、科学化管理。
猪场选址布局、猪舍环境设计、猪场污染治理、猪饲料选取与配比、防疫免疫、仔猪护育、母猪产后护理,都连着很多专业知识点,配种、繁殖、育种、转舍、变动等日常生产更呈现高度细分化的趋势,包括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养猪图景也渐次实现。因此,养猪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将知识层次要求锁定在大学本科生以上,已成大型农牧企业的常态做法。
就此看,那些认为养猪是只有体力劳动、没有技术含量的低层次苦力活,并抱着“养猪=Low”偏见不放的人,很有必要更新下自身认知。
许多大学生来说,把养猪当作屈就的观念也有必要转变一下。养猪业未必光鲜与轻松,但也没那么“不堪”。现实已经摆在眼前,一窝蜂式竞争之下,内耗丛生,由此而来的人才资源浪费不容小觑。都说“思路一变天地宽”,比起在传统就业模式中深陷内卷旋涡,以技术含量渐增的养猪业作为就业突破口与事业突破点,或许是更好的选项——当然,前提是适合。
套用制度经济学家诺斯的理论,部分就业之“卷”,其实是在分存量蛋糕上做“分配性努力”,这很难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增长力;投身养猪业等实业,体现的则是“生产性努力”,这有助于将蛋糕越做越大,带来社会生产的增量效应。
因此,与其秉持传统就业观卷入“百人争一岗”式的内卷游戏,不如“曲线圆梦”,到新天地里去闯一闯。
下一篇:新加坡疫情反弹,今年香格里拉对话再次被取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