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高速看甘肃”主题报道——穿越壮美山河 见证陇原变迁
    穿越壮美山河 见证陇原变迁
    
    
    兰州新区栖霞湖风景。 兰州新区党工委办公室供图
    
    临洮县新添镇崖湾蔬菜市场交易红火。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祁亚军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内的铲齿象化石复原标本。
    
    合作群众在花卉超市挑选自己心仪的花卉。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韦德占
    编者按:当前,甘肃高速公路飞速发展,犹如一条条“血脉”滋养着陇原大地。以高速公路为经纬,串起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城市、乡镇、村庄,风景、名胜、古迹,也连起文化、经济、贸易。高速沿线地区展现出一幅幅生机勃勃的奋斗图景。
    本期“沿着高速看甘肃”主题报道,记者沿着乌玛高速,走进兰州新区、定西、甘南、临夏等地,在行进中看壮美山河,讲述发展故事、感受甘肃魅力、见证陇原变迁。
    乌玛高速简介
    乌海至玛沁高速公路是中国2013年印发的《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中的重点高速公路项目,编号为G1816 ,是G18 荣乌高速公路的联络线之一。起点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鄂托克旗棋盘井镇,跨越黄河后进入宁夏,再途经甘肃,规划终点位于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项目规划里程1154公里。截至目前,通车里程为570公里。
    乌玛高速经过甘肃省白银市、兰州市、定西市、临夏州和甘南州。在甘肃境内建成372.7公里,其中营盘水至中川145.74公里(与G2012重复25.81公里),兰州至合作226.92公里(与G75重复56.86公里)。2020年9月,乌玛高速公路连接线中的临大高速公路积石山隧道顺利贯通,为乌玛高速全线贯通打下坚实基础。
    兰州新区 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刘健
    “现在,每天有8万余枝鲜切花从我们这儿销往全国各地。”在兰州新区花卉产业基地,兰州新区农投爱必达园艺科技有限公司成品库主管仲保华介绍说。他的身后,工人们正将一束束鲜切花装箱。
    花卉产业是兰州新区近年来打造的特色农业产业之一,它的横空出世,使我省从鲜花输入省份一跃成为鲜花输出省份。
    “关键是兰州新区有便捷的交通网络作支撑。”在兰州新区农投爱必达园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赵立军看来,不同于其他产业,鲜切花具有不易长期存放、市场价格波动大的特殊性,因此发展花卉产业,必须要以可靠的交通网络为前提。
    “兰州新区地处兰州、西宁、银川三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具有完备的高速公路、航空和铁路体系,是国家规划建设的综合交通枢纽,发展花卉产业的交通条件十分理想。”赵立军说。
    打造花卉产业,兰州新区起步就不低。
    “栽培、灌溉和补光系统都是全球最先进的,实现了切花玫瑰、蝴蝶兰等高端花卉的全季节、全天候生产。”赵立军说,基地36万平方米的花卉种植智能温室全面建成达产后,可年产鲜切花1亿枝、各类盆栽花120万盆。
    兰州新区是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凭借完善的交通体系、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显著的政策优势,这里已成为投资者创业兴业的热土。
    “第一次来兰州考察到生产线建成试运行,我们只用了1年多的时间,兰州新区的工作效率真高。”在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兰州昱重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石广感慨道。他的周围,是一座座已建成投产或正在建设当中的化工项目。
    和花卉产业一样,兰州新区的绿色化工产业也是从零起步。
    201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兰州新区党工委紧扣国务院赋予的“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定位,主动抢抓化工产业政策调整历史机遇,决定在秦王川发展绿色化工产业,打造国际标准的化工园区,带动全省及沿江沿海化工企业向兰州快速聚集,重塑兰州石化产业格局。
    截至2020年底,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这一园区已引进落地企业150户。其中,上市公司8家,正在筹备上市的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余家。
    “未来几年,这里将形成千亿元以上产值。”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兰州新区发展的优势之一就是区位优势。”兰州新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侯成武表示,高效综合立体的交通网络让兰州新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地位十分显著,有利于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和流动。
    “现在,兰州新区已初步形成了绿色化工、新材料、大数据、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现代农业、节能环保等10大产业集群,产业投资和工业增加值保持30%以上增长,已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侯成武说。
    记者了解到,经过10年的发展,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已从2010年的不足5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36亿元,增速近4年连续领跑国家级新区。今年一季度,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在去年同期基础上再冲新高,增长了20.2%,区域经济增长极、产业主战场、改革示范区的龙头带动、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加速显现。
    定西临洮 下活特色农业产业“一盘棋”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崔银辉 通讯员 张惠莉
    “姚队长,今年的蒜苗市场行情好,我家一亩半的蒜苗卖了3.7万多元,除去成本,收入近3万元。”临洮县辛店镇泉湾村村民刘海军高兴地和驻村帮扶队队长姚伟分享着蒜苗丰产增收的喜悦。
    聊起后续种植,刘海军信心满满:“这两天赶紧把蒜苗地平整收拾了,还要复种一亩白菜和半亩萝卜,不能让地闲了……”
    连日来,泉湾村泉湾社、李家台社的蒜苗喜获丰收,本地和外地菜商蜂拥而至,把这些“金苗苗”一车一车运出去。
    乡村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近年来,泉湾村把发展蔬菜特色产业特别是蒜苗种植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通过支部引、能人带、科技帮、市场促的办法,进一步拓展蒜苗产业发展新模式,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消息 ,蒜苗成熟挖后复种二茬的白菜、萝卜或其他小蔬菜,形成了蔬菜产业发展特有的新格局。
    泉湾村位于临洮县东北部,平均海拔约2100米,因村内有大小泉水十多处而得名。这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为发展蒜苗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去冬今春以来,泉湾村驻村帮扶工作队按照“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要求,进一步深化对村内产业发展的认识与分析,通过请教致富能人讲经验,邀请县农技部门专家解读等办法,对全村蒜苗产业发展作了科学谋划。
    村民刘克权家中有四口人,两个正在上大学的女儿的生活费,是家里最重要的开支。为了让蒜苗种植成为刘克权家的支柱产业,姚伟主动找刘克权谈心,分析他家种植蒜苗的瓶颈主要是水浇地太少。之后,又动员泉湾在外人员和有水浇地而无力种植蒜苗的农户,把水浇地承租给刘克权。
    如今,刘克权去年种植的6亩蒜苗已净收入12万元,他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村里持观望态度、原计划在水浇地里种植玉米和马铃薯的农户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转变。
    产业日益壮大,配套服务也要紧随其上。驻村帮扶工作队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为党旗添光彩、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协调帮扶单位争取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3万元,在李家台社修建蔬菜收购交易点1处,方便了群众销售和菜商收购;协调帮扶单位争取水泥10吨,维修了村内灌溉支渠1.5公里;协调辛店镇宏盛种养殖合作社流转山坡地300多亩,进一步盘活闲置的撂荒地用于发展饲草种植,使群众腾出手来在朱康路沿线耕地和水浇地发展蔬菜产业。
    泉湾村并非个例。临洮县坚持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立足当地优势,积极培育发展畜牧、蔬菜、花木、百合等特色优势产业,为农村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临夏和政 古生物化石里的生物密码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兰天
    “它叫‘和政羊’,但它竟然不是羊,是牛啊!”在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和政羊复原标本展示区,一位前来参观的小朋友惊讶地向讲解员求证。
    “没错,和政羊虽然在个体大小和体态上与现生的羊很接近,但其头骨的构造、角的形态和颈部的特征却与麝牛更接近,是麝牛类早期的祖先类型。”博物馆讲解员说。
    从临夏市出发,沿着乌玛高速行驶30余公里,记者抵达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它是中国唯一一座古脊椎古哺乳动物化石博物馆,是以收藏展示晚新生代古哺乳动物化石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馆藏拥有六项世界之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丰富的铲齿象化石、世界上最大的真马“埃氏马”、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马化石产地、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巨鬣狗”、世界上最早的披毛犀头骨化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