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健康网 > 中医养生 > 刮痧拔罐 > 正文

破6亿!从“中国疫苗为什么行”看科技自立自强

编辑:我要健康网 时间:2021-06-03

作者:崔文佳

来源:长安街知事


国家卫健委5月29日通报,全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超过6亿剂次。

回顾这场“史上最大规模疫苗接种”,自接种超过1亿剂次以来,每亿剂次增长时间为25天、16天、9天、7天、5天,用时越来越短。钟南山院士表示,全国新冠疫苗覆盖率在7月初应该可以达到40%,今年年底能够达到80%,届时将有可能形成群体免疫。

跃动的数字,可期的未来,既反映出全国上下对于国产疫苗的充分信任,也在不断缩短我们与战疫决胜的距离。

新冠疫情一直被别有用心之人反复政治化,中国抗疫包括中国疫苗常常“躺枪”,但科学问题终归是科学问题。国内外接种者踊跃的“以臂选择”,权威机构的大量数据,已经为中国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提供了充分证明。

目前,全球进入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清单的新冠疫苗共6款,国药中国生物北京所灭活疫苗位列其中,并成为全球首个正式发表Ⅲ期临床试验结果的新冠灭活疫苗。结果显示,两针接种后14天,全人群中和抗体阳转率达99%以上,保护效力超70%。

更重要的是,相较于阿斯利康和强生疫苗部分接种者出现了血栓等严重副作用,中国疫苗不良反应多为注射部位轻度疼痛,严重异常反应率低于万分之一。


如此鲜明对比出乎一些人的预料。在他们的刻板认知里,中国疫苗采用的是“老旧”灭活技术,西方国家则选了更“新潮”的技术路线,后者肯定更优秀。

但实际上,灭活疫苗也好,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也罢,不过是技术路线差异,本身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

更重要的是,中国5条生产线都是同步在进行,临床试验结束最早的是几个灭活疫苗,现在也有腺病毒载体疫苗,还有蛋白疫苗。中国灭活疫苗技术其实半点也不“旧”,在毒株筛选、病毒灭活、提纯技术、细胞培养、疫苗成分、生物安全等多方面都实现了关键性技术突破。西方国家没做灭活疫苗,不代表灭活疫苗不好,恰恰是因为他们在传统技术路线上没有实现新的突破罢了。

中国疫苗为什么行?科研领域没有那么多奇迹,一切优势都来源于艰苦攻坚。仅就上述技术突破来说,相关团队默默研究了8年,并于2017年建立了技术平台。用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董事长杨晓明的话说,“新冠一来,正好撞上了。”

从业内规律来看,一款疫苗从立项到上市需要8至10年时间。中国之所以能用不到一年时间,就研制出新冠病毒疫苗并附条件上市,并且程序不减、标准不降、保证安全,关键就在于这样的科技成果积累与举国体制优势的叠加。五路并进、携手会战,所有参与单位集中优势力量,所提需要国家均全力满足。“其实都不用提,该准备的全给你准备好了。”正是得益于此,中国疫苗研发才能跑出加速度,我们才能在今天“愿接尽接”。


放眼望去,十几亿中国人的这份“疫苗自由”在当下世界何其珍贵。远的不说,就看近来疫情告急的台岛,因民进党当局倒行逆施拒绝大陆疫苗,目前全台接种人数仅占总人口的1%。

日本有意将副作用过大自己不敢用,已放到快过期的阿斯利康疫苗甩货给台湾,蔡英文一干人等连连拜谢。美国则是口惠而实不至,还大谈台湾确诊人数“仍算低”,气得台湾民众大骂:“莱猪”也吃了、军火也买了,死这些人还不算多?

我们对台湾同胞的境况深表同情,同时也不妨设想:倘若此时大陆方面也没有自主研发的疫苗,境况又会如何?

诚如钟南山院士所言,“突破科技创新方面的瓶颈,我从不指望国外,要靠自己。”道理很简单,没人会将核心技术拱手让人,从别人那里买产品买技术,注定会受制于人,随时会被“卡脖子”。

近些年的现实更是屡屡证明,一些国家满口“仁义道德”,心里全是私利算计。在政治博弈面前,世界供应链其实不堪一击。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世界大国,不可能把命运交到别人手上。尤其是面对空前压力、着眼长期斗争,更是要丢掉一切幻想,全力追求科技自立自强,才能取得自身发展的主动权。

令人欣慰的是,科技创新正成为今日中国的最强风尚。几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科技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如今的疫苗研发正是一个生动注释。

28日,一场事关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大计的盛会召开,中国向世界发出了“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宣言。接下来,我们还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不屈不挠、闯关夺隘,这是中国人一以贯之的“行动哲学”,中国科技一定能抵达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网站地图 | 热门标签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或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您的合作!

Copyright © 2017 健康网_我要健康网_我爱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