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3.15\%背后的思考
6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通过个人、家庭、政府、社会的共同努力,202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3.15%,也就是100个人里有23个人掌握了基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这比2019年提升3.98个百分点,增长的幅度也是历年最大。
2020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3.15%
那么,增幅为何会创历年最大呢?据米锋表示,一是更加重视回应群众的关切,变“我想说的”为“你想听的”。新冠疫情期间,国家卫健委设立了网站公共信箱,接受网友通过邮件咨询相关问题,也组织专家对关注度高、提问集中的问题进行集中解答;二是更加注重联合多方的力量,变“我来说”为“我们一起说”。国家卫健委争取各个部门乃至全社会的支持,联手做科普,并与相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合作开发科普产品,特别是在疫情期间、组织接种新冠疫苗期间,推出了大量的科普作品;三是更加重视形式的创新,变“听不懂、记不住”为“听得进、学得会”。通过短视频、图文直播等等群众非常欢迎的形式和互联网平台,在保障科学严谨的前提下,将健康知识转化为群众能够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继续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36个县区级监测点开展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继续稳步提升,2019年达到19.17%,比2018年提升2.11个百分点。
何为健康素养?
什么是健康素养呢?据悉,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提升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有利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发现和解决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
此外,健康素养分为3个方面,即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基本技能素养。以公共卫生问题为导向,将健康素养划分为以下几类健康问题素养,即科学健康观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基本医疗素养和健康信息素养。
如何提升健康素养?
那么,为何提升个人或者团体健康素养水平呢?据相关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以两种方式进行科普,一是面向公众的科普宣教;二是三甲医院向下级医院及基层传播前沿科研成果和技术。二者相互促进,对提高全国医疗水平和健康素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还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大众对健康素养重视程度的提高,有关机构除了针对居民的健康需要,组织各种宣传日义诊咨询、发放健康知识宣传单等常规活动外,已经开始创新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增加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吸引力,提高群众参与度。还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医患沟通,开展患者健康教育,普及合理用药和科学就医知识,提高居民防病就医能力,同时除了与大众媒体建立长期协作机制,通过设立健康专栏和开办专题节目等方式,充分利用媒体的传播作用,各地还要建立一支权威的健康科普专家队伍,组织开展健康巡讲等活动。针对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贫困人口等重点人群,开展符合其特点的健康素养传播活动。并定期对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动态地反映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变化趋势,及时发布监测结果,让健康科普活动更有针对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