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力打造氢城,打造长三角氢走廊核心点
(原标题:上海全力打造氢城,打造长三角氢走廊核心点)
近期,上海市联动苏州、南通、嘉兴、淄博、鄂尔多斯、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等六城市共同启动了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合作项目,并计划通过4年的示范应用,推广5000辆燃料电池汽车。
发展氢能产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上海在城市氢能发展规划中先行一步,打造氢能产业绿色生态,助力氢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并充分发挥龙头作用、纽带作用,推动长三角地区的氢能共同发展。
在上海市氢能布局中,嘉定等新城正把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作为重点方向,全力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氢能港”,领跑“新动能”。
上海氢城建设蓄势待发
在6月9日举办的第六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上,上海市与长三角区域城市苏州、南通、嘉兴及淄博、鄂尔多斯、宁东共同启动了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合作项目。会上,产业链龙头企业也发布了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行动倡议。
其目标是通过4年的示范应用,推广5000辆燃料电池汽车。为了推动氢燃料汽车示范应用,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群将聚焦九大应用场景,围绕成品钢材的运输示范、整车物流、海港空港、煤炭运输、物流园区运营的示范、乘用车的示范、公共交通领域、机场及建筑垃圾运输开展示范运行。
“发展氢能是能源转型和产业调整的重大战略方向,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建明在大会上强调,要聚焦创新引领,为汽车产业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突破一批核心部件、推出一批高端产品、形成一批中国标准;要聚焦示范应用,聚焦港口、物流、公交、机场、园区等应用场景,推动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突破发展;要聚焦开放合作,共同构建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依托各区域优势拉长板,共同打造长三角氢走廊。
在此之前,上海市已率先进行了氢能发展布局。去年年底,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等6部门共同发布了《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实施计划》(2020-2023年)(以下简称《计划》),明确氢能规划重点。
《计划》表示,到2023年,上海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实现“百站、千亿、万辆”总体目标:规划加氢站接近100座并建成运行超过30座,加氢网络全国最大,形成产出规模约1000亿元,发展规模全国前列,推广燃料电池汽车接近10000辆,应用规模全国领先。
此外,还要加强长三角区域燃料电池汽车协同发展,区域联动加快推广应用,共同建设长三角氢走廊;以上海为龙头打造氢走廊的核心点,联合长三角主要城市启动建设城际快速G15(沈海高速)、G42(沪蓉高速)、G50(沪渝高速)、G60(沪昆高速)4条氢高速示范线路,加快完善沿线氢气补给设施,打通燃料电池汽车互通路径,重点推进燃料电池客运包车和城际物流的示范应用,力争打造长三角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区。
嘉定领跑“新动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在上海五个新城的“十四五”规划中,嘉定新城、青浦新城、南汇新城均将氢能列入了发展规划。
比如,南汇新城将打造全产业链模式,建设好中日(上海)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发挥临港新片区氢产业园优势,补强国内氢能自主研发能力,建立跨界融合的燃料电池产业生态。打造氢能源汽车产业链,重点推动氢能燃料汽车应用示范,探索氢能电池整车制造。
青浦新城则计划“十四五”期间氢能产业园能吸引新项目总投资20亿元。大力发展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系统及零部件、加氢站等氢能主体产业,加快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推广氢能技术应用,逐步构建从加氢站建设、燃料电池及动力系统、到氢能整车的氢能汽车全产业链,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利用的氢能经济生态圈。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市《“十四五”新城产业发展专项方案》在“新城产业发展重点”中明确提出,嘉定以嘉定氢能港、嘉定新能港、汽车创新港、上海智能汽车软件园“三港一园”等为重点推进汽车“新四化”协同区建设,促进汽车产业集聚发展。
据《嘉定新城“十四五”规划建设行动方案》,嘉定新城正以打造“国际汽车智慧城”和长三角新能源智能汽车“硅谷”为契机,主动承接国家战略、上海方案,全力打造汽车“新四化”。嘉定将积极引入汽车“新四化”领域头部企业,聚焦氢燃料电池、新型车载智能终端、车路协同等核心技术,加大研发、测试、应用力度,推动传统汽车企业向“新四化”方向转型,引领全市汽车产业发展。
新能源产业发展背景下,嘉定率先布局燃料电池相关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覆盖了从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到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的全产业链,同时整车企业、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各环节已形成生态系统,具有了先发优势。
6月3日,嘉定还举办了“比学赶超新四化 勇攀高峰铸氢城”为主题的2021氢能源产业高峰论坛暨嘉定区安亭镇新侨驿站揭牌仪式。活动中,新侨驿站成立,通过发现和培育新侨人才,共谋氢能源产业发展。同时,安亭镇在产业环境介绍中表示,安亭将邀请氢能源企业落户安亭,推进氢能源产业发展,共同建设从产业到社会全方位发展的深度融合示范区域。
(作者:卜羽勤,实习生毛欣越 编辑:李博)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