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健康网 > 中医养生 > 刮痧拔罐 > 正文

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启动 首笔全国碳交易每吨52.78元

编辑:我要健康网 时间:2021-07-17

原标题: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启动 发电行业成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 (原文来自www.9y9y.com)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发电行业成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纳入重点排放单位超过2000家。 (原文来自www.9y9y.com)

我国碳市场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市场。 (原文来自www.9y9y.com)

全国碳市场正式拉开帷幕。

7月16日,全国碳市场开市。

据央视财经消息,9点30分,首笔全国碳交易撮合成功,价格为每吨52.78元,总共成交16万吨,交易额为790万元。

这一成交价格略高于过去几年全国七个试点省市的加权平均碳价。

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启动

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启动

碳配额开盘价为48元/吨。

在本周举行的国新办吹风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从过去几年的运行情况看,全国七个试点省市的加权平均碳价是40-50元/吨之间。

中国碳市场地方试点起步于2011年。当年10月,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七省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地方试点工作。2013年起,七个地方试点碳市场陆续开始上线交易。

据华宝证券研报显示,中国试点碳价历史最高点为深圳碳交易试点创下的122.97元/吨;最低点为重庆碳交易试点创下的1元/吨。

截至7月14日,湖北碳交易试点市场的碳收盘价为31.69元/吨;截至7月15日,上海碳交易试点市场的碳收盘价为40.57元/吨。

据上证报消息,申能集团、华润电力、中国华电集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中国华能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大唐集团、浙江能源集团等10家企业成为全国碳交易市场首批成交企业。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试点省市碳市场累计配额成交量4.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约114亿元。

根据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国务院例行吹风会上的发言,光是2020年一年,欧盟碳交易市场的交易额就超过2000亿欧元,是中国试点地区累计交易总额的百倍以上。

据央视财经报道,首批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了2162家。

去年年底,生态环境部公布了包括发电企业和自备电厂在内的2225家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它们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的第一个履约周期。首个履约周期从今年1月1日开始,截止至2021年12月31日。

这些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意味着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赵英民在上述吹风会上表示,全国碳市场通过价格信号来引导碳减排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推动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引导资金流动。这是碳市场追求的一个重要效果。

赵英民认为,碳价过高和过低都不好。碳价过低,将挫伤企业减排的积极性;碳价过高,也将导致一些高碳企业负担过重。

赵英民指出,从微观和近期情况来看,碳价主要还是由配额供需情况决定。从宏观和长远看,碳价由经济运行和行业发展总体状况和趋势决定。

根据中国碳论坛发布的《2020年中国碳价调查》数据显示,预计今年全国碳市场启动之初,平均碳价约为49元/吨,到2025年碳价将上涨至71元/吨。

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启动!交易如何进行?

业内专家认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的意义在于,这是达到“双碳”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也是我国利用市场机制倒逼高排放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等手段减少碳排的开始。

为了这次全国统一交易,自2011年以来,我国先后在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湖北、重庆、天津7个省市进行了首批碳配权交易试点。

其取得的成果也很显著,根据生态环境部数据,截至今年3月,我国碳市场共覆盖20多个行业、2038家重点排放企业,累计覆盖4.4亿吨碳排放量,累计成交金额约104.7亿元。

 展望未来,全国统一碳市场建立之后,业内预计控排企业将从试点时期的2038家增长至10000家以上,预计全国市场碳配额将达到100亿吨左右,将是欧盟碳配额总量的3倍多。

预计全国统一碳市场现货市场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随着碳期货、期权市场的完善,未来碳交易市场规模可达万亿元以上。

   交易如何进行?

碳排放权交易,就是将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当成商品一样在交易所买卖。

交易前,政府首先确定当地减排总量,然后再将排放权以配额的方式免费发放给企业等市场主体。

企业根据自身减排进度,在市场内有买有卖,产生良性流动性,而全国总排放量仍被控制在指标范围之内。

实际上,在具体的碳交易细节公布之前,2225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企业第一个履约周期自今年初就已正式启动,首个履约周期到2021年12月31日截止。

具体日程安排如下:2021年1月29日发放配额;2月1日起实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3月底前各控排企业上报排放数据;今年3季度末重启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签发;2021年年底前履约。

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启动

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启动

《国际金融报》记者联系数家参与交易的电力企业发现,各方已通过设立专门的碳管理子公司或者新能源事业部等措施,真正将碳排放、能源转型、碳交易等事宜安排在发展战略日程上。

关于碳交易,控排企业们交易的标的是国家免费发放的配额和CCER。各方的交易方式是:现货交易(挂牌交易或协议转让)和交易所其他交易方式(交易所借碳业务、远期交易、交易所现货远期交易)。

交易前,企业需要设立专项资金,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或碳资产经营公司,进行企业专业碳管理人员的低碳战略培训,盘查碳排放源,收集排放数据,核算排放量,编制排放报告,制定减排管理办法,争取配额,制定交易策略等。

交易阶段,企业要做以下几件事:首先,自愿减排交易参与方登陆国家自愿减排金额排放权交易注册登记系统(http://registry.ccchina.gov.cn/login.do)并开设账户;其次,进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持有、转移、清缴和注销(注意:注册登记系统在武汉,交易系统在上海);再者,进行碳交易申请审批、交易资金资金管理和交易买卖操作。

对控排企业而言,严格的碳管理将成为主营业务之外,企业必须要做的另一件大事。如果没有专门的部门或专人来管理,减排目标很难完成。比如,碳排放数据管理,碳资产管理(配额申请、CCER项目开发、碳资产年度预算、排放目标预估、履约等),碳交易管理(交易方案起草、交易申请、资产购买审批、交易操作),碳金融(质押、抵押、回购、碳期权、碳远期)、碳排放优化管理等。

交易正式启动,控排企业面临3个选择:一、如果实际排放量低于碳配额,可把差量部分的碳排放权在市场中出售;二、如果碳排放超过碳配额,可以以市场价格从其他企业购买碳排放权以抵消超出的碳排放;三、如果碳排放超过碳配额,不自行降低减排,也不去市场购买碳排放权,则只能接受罚款,罚款额由政府设定并且远高于投入研发或购买碳排放权的成本。

  电力企业谋求内部碳中和

记者了解到,碳配额履约和碳市场交易全面开展,对煤电等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企业发展提出了新挑战。

如何让实际排放量低于碳配额?到底是自建清洁能源项目降低或抵消减排量,还是去碳市场购买排放权比较划算?

带着以上问题,记者从电力行业了解到,为了实现长久减排降碳,大部分电力企业选择自建清洁能源项目,努力实现内部碳中和。

拥有多家火电厂的京能电力相关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为了降低碳排放,近几年来,以火电厂为主的企业都加大了资金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通过建立光伏电站等方式,抵消碳减排量,争取实现企业内部的碳中和。即便通过光伏项目、风电项目等手段完不成减排量,需要去市场上购买碳排放权的量也大大减少。

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启动

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启动

一家火电企业环保部人事对本报记者坦言,对火电企业而言,达到减排目标压力并不小,前期投入非常大。

根据集团发展战略,每一家火电厂都配备光伏发电站来实现减排目标。以一家火电厂为例,如果想装设0.7-1GW的光伏项目,就要投入30亿-35亿元左右,而风电项目的投入更高。

记者了解到,投资30亿-35亿元建立一个0.7-1GW的光伏项目,也只是在硅料等原材料价格稳定时才可以实现。

今年以来,在玻璃、硅料、逆变器等原材料价格涨价之后,光伏行业总体建设成本出现飙升,此前建设成本3.5元/瓦左右的价格,如果竞争持续白热化,建造成本将更高,可能超过5元/瓦。

如此计算,自建新能源项目可能还不如去市场上买碳指标来的划算。

那么,到底是该自建光伏风电一体化项目好?还是去市场购买碳排放指标划算?在总体减排压力下,电力企业建光伏电站项目也面临着其他诸多挑战。比如,光伏行业竞争白热化,具体表现在抢地和抢碳排放指标方面。

根据火电企业人士透露,在内蒙、新疆等地,以前建设光伏项目,租用一亩荒地之前只需要50元租金,而现在涨至200元-300元/亩。而且地域差距也较大。在南方地区,每亩土地租金高达1000元以上,甚至还不一定租到。而在这种建设成本高涨的压力下,一部分减排企业势必要走向碳市场交易来获得排放指标。

在光伏行业原材料价格飙涨的情况下,电力企业还能否顺利完成今年的减排指标?有光伏企业研究人员向本报记者透露,在碳中和总体目标之下,电力企业虽然在加快了光伏建设项目,但建设需要周期,今年也不一定能完全达到指标,而碳交易市场的出现,可以缓解这一缺口问题。

企业表示,长期来看,肯定要建设光伏电站等清洁能源项目来减排,毕竟谁也预测不到碳交易价格的变化趋势。

目前,因为碳达峰、碳交易的风口正盛,除了光伏项目火爆外,风电行业也迎来了难得一见的价格战,主机价格从抢装期的4000元/kw以上一路飞流直下,探底2200元/kw,叠加机组大型化的有利影响,考虑塔筒、土建成本后,全国大部分地区风电项目造价可以降到5.0元/瓦-6.5元/瓦,每瓦造价堪比光伏。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腾讯再次申请微博商标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 | 热门标签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或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您的合作!

Copyright © 2017 健康网_我要健康网_我爱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