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健康网 > 中医养生 > 刮痧拔罐 > 正文

欠债1.3亿、创始人跑路,“贝贝”要凉了!社交电商还有出路吗?

编辑:我要健康网 时间:2021-08-21

01、经营不善,欠债1.3亿

  横幅讨债、上百供应商催欠款、创始人跑路……近日,贝贝集团正在陷入一场舆论风波。

  据了解,在杭州贝贝集团门前,连续几天有上百名供应商过来追货款,根据一些供应商的表单来看,被曝欠债1.3亿,而创始人直接玩消失。

  一开始,贝贝面对供应商追债围剿,将原因归结到平台系统问题,后不得已承认了是因为经营不善,资金出了问题,并表示后续有可能会申请破产。

  独角兽贝贝要凉了吗?社交电商还有出路吗?

  02、创造销量奇迹,“贝店模式”引人吹捧

  作为社交电商领域的典型代表,贝店也曾有过无比辉煌的时候。

  张良伦”,就是贝店创始人。

  2011年,张良伦从阿里辞职单干,创立贝贝集团,2017年,孵化出贝店。

  据相关数据统计,从2017年7月正式上线开始,仅花了百天时间,订单量便破了百万,之后更是一度在中国移动互联网APP增速榜上位列第一,同时也收获了高瓴资本、襄禾资本、红杉资本等多家机构的投资。

  一天时间卖出800多万吨的纸巾;一天时间卖出140万个柚子;一个月内卖出1亿斤农产品……

  在一个又一个销量奇迹的背后,不难看出,这种通过社交分享来实现消费者、店主和供应端三方链接的这种“贝店模式”最初也受到了多人追捧。

  十年一觉平台梦,或许那个时候,站在“贝店”背后的主创团队、中小店主,还有大大小小的批发商都曾希冀过,自己能够同这个生机勃勃的平台一同崛起,一同致富。

  然而天不遂人愿,放眼时代风口,从蘑菇街、云集再到贝店,正当这些电商“新秀”为了成为下一代“淘宝”、“京东”而拼命下注的时候,谁能想到,喊着“砍一刀”的拼多多三年书写赴美上市的神话,成了最终赢家。

  前有巨头围剿,后有新手惦记,危机之下,走向转型之路迫在眉睫。

  03、无数供应商成了被割的韭菜

  据相关报道,在后推出的内仓线下扩张受阻之后,今年4月,贝贝集团推出了一个名为希美的新平台,以工厂代工产品,公司负责贴牌的模式走向新品牌的赛道。

  对此,一位知情人士曾透露:“这项新业务是为了解决集团疲软的老业务而推出,而业务疲软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所属各平台间会员体系无法互通,店主卖货的积极性正在不断降低。”

  诚然,危机之下,弃车保卒,注重新鲜血液的培养输出固然无可厚非,只是这次转型的“阵痛期”下,却让无数供应商成了被割的韭菜。

  “贝店做了个自主品牌新项目叫希美,都说贝店把商家的货款挪用去给希美进货了!”

  正如一位服装商家向记者透露,有不少人认为,如今“欠债难还”糟糕局面的形成,正是因为贝贝集团在用全部资源做希美,让他们成了陪跑的倒霉蛋。

  贝店高峰时期,一个月至少烧掉1个亿,全部用来补贴小店主,一毛钱盈利都没有,最终资金链绷断只是时间问题。

  更关键的是贝店的社交电商模式,一直打上了“裂变、拉人头”的传销烙印。

  2019年5月,媒体报道了一篇《贝店陷传销质疑,售后被吐槽“形同虚设”》的文章,质疑贝店“入门门槛费”和“拉人头”涉嫌传销。

  几个月后,贝店再次陷入假货和传销问题,甚至传出了被市场监管局罚款3000万的新闻。

04、社交电商不是法外之地

  贝店只是这个行业里的冰山一角。

  事实上,未来集市、斑马会员、花生日记等多个电商平台都被曝出过传销风波。

  它们在下沉市场不断游走于灰色边缘,坑的店主们体无完肤。在各大网络维权平台,投诉的队伍排起了长队。

  社交电商作为火爆的商业模式,用户量超过10亿。

  那些平台打着“包容审慎”与“创新”的旗号,不断试探法律底线,冲击消费者合法权益,违法违规现象多不胜数。

  在这里,奉劝那些割韭菜的平台,社交电商不是法外之地!

  贝店跑路只是开始,你们的连环雪崩就在眼前!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 | 热门标签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或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您的合作!

Copyright © 2017 健康网_我要健康网_我爱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