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基”产品大爆发,是智商税还是消费新风尚?
一夜之间,植物基就火了!植物奶、植物基零食、植物酸奶、植物蛋、植物基酱汁、植物性冰激凌,甚至植物调味料等各个不同的细分领域都有了“植物”的身影。“植物基”也被作为食品行业里的一把火,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轮消费热潮。而在直销产品,目前也有企业界入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包括植物肽素乳、植物压片糖果、植物凝胶糖果......风雨欲来山满楼,植物基产品能否在直销行业爆发?在中国植物基食品又将面对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品牌们又如何抢占先机?
什么是植物基?
植物基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本质上它可以说是是素食主义的一个分支。早在1980年,就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终身教授坎贝尔引入了营养学界。
到底什么是植物基呢?植物基是和动物制品相对的,植物基食品指的是用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而制作的食品。
坎贝尔是一个极致推崇素食主义的人。他曾经出版过一本书,名字叫做《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在书中,他认为,全植物饮食是最健康的,可以预防甚至逆转疾病。例如他的观点“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最有利于健康,也最能有效控制和预防慢性病;而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导致各种慢性病发生,如肥胖、冠心病、肿瘤等。”他的某些研究结果被认为和主流的学说冲突比较大。
近年来,素食主义受到了不管是学术界还是消费领域的诸多批判。但不管怎样,很多现代人的饮食结构当中,尤其是欧美国家,肉食品的比重过大,而果蔬摄入不足。在这种前提之下,适当的增加摄入一些素食产品,改变失衡的饮食结构,无疑对消费者是有益的。何况,当素食产品一改难吃的印象,变得越来越好吃、好喝,还越来越潮流、方便,品种越来越丰富的时候,自然就被寄予了巨大的期望。
植物基产品从一开始就声称自己是动物食品的替代品。尽管一开始便有争议,但在资本的热捧和各大品牌的大肆营销之下,最近两年成功“出圈”,成为爱喝奶茶、爱时尚、爱新鲜的年轻人的又一挚爱。
资本加持,植物基快速走进大众视野
植物基产品的大本营在美国。根据美国植物基协会(Plant Based Foods Association,PBFA)和好食品研究所(Good Food Institute,GFI)的数据,2020年,美国植物性食品零售额增长了27%,总市场规模约为70亿美元。各大研究机构纷纷发布研究报告称,植物基市场在未来将高速发展。咨询公司Kearney预测,到2040年,全球植物性市场规模将增长至4500亿美元,约占1.8万亿美元肉市场规模的四分之一。据BIS研究机构一项报告预测到,2024年植物基市场将达到4804.3亿美元,其复合年增长率为13.82%。
在我国,植物基在2019年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这股风潮的主要推手是资本,这些资本中,除了长岭资本、经纬中国等资本外,还包括雀巢、可口可乐等既有赛道的竞争者。2019年也被成为是“植物基元年”。
据亿欧智库统计,2019年7月到2021年8月,中国植物基食品初创品牌共累积获得48次融资,总金额超过12亿元,比较出名的创业品牌有Hey Maet、星期零、新素食、植物教授等。
在刚刚过去的9月1日,植物教授完成了5000万元A轮融资。植物教授成立于2020年,主打“控卡”概念,旗下产品有植物肉饺子。
市场市值或突破千亿
植物基的需求跟随当下年轻个体追求科学健康生活方式而出现,品类正在加速成长。今年4月伊利燕麦奶产品选择在京东超市全渠道首发上市,随后的植选植物酸奶也在京东超市首发上市。品牌愿意与京东超市一同重点布局植物基品类,推动行业发展。目前,植选品牌在京东的销量占伊利全渠道19%,排名第一。
有业内人士表示,消费者对于素食、植物营养的认知在不断升级,它不再是一种饮食方式,也不再单纯是素食主义者的选择,它成为更多人进行身材管理、健康管理的首选,以及其环保可持续的营养属性,甚至变成了一种时尚的先锋的生活方式。再加上现在的消费升级,大家在追求更健康更有品质的消费。虽然越来越多的品牌入局这个市场,但消费者仍存在未被满足的需求,包括营养层面,口感层面,包装规格,购买的便捷度等等,这对企业来讲都是机会。企业可以通过这样具有差异化的极致的卖点,占位和引领市场。
面对巨大的市场空间,更多品牌正尝试多种营销并推出更多新品。这其中也包括中国直销企业也嗅到这股热度。包括了此前安利总投资2500万美元的植物研发中心,将致力于中草药植物的有机种植研究、提取物研究,开发与应用。三生推出的小麦低聚肽的多各营养产品东方素养肽素乳,富迪多种植物肽保健品开发.....
植物基产品市场监管还有待规范
近年来,国家倡导的绿色消费、新能源,尤其是在疫情常态化下,消费者对健康的追求达到一个新的高度。KANTAR TNS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74%的中国人越来越关注高品质的食物,人们在选择饮食时最首要的三个因素是“健康”“多样化”以及“均衡”,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正成为中国食品行业的消费趋势。而植物基营养,不仅是可以均衡膳食的营养,也是具备天然的健康属性,符合消费者这一需求。
目前,植物基市场的主要挑战来自市场规范,和消费者对这种产品的接受度的问题。例如,不少消费者反映植物肉的口味不好,价格过高。植物肉供应商厂家哈尔滨福肴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吴一荻在素食产业发展交流论坛分享的一组数据显示,在拒绝植物基产品的常见理由中, 52%的消费者表示“我不认为这种产品会好吃”,27%的消费者表示,“相比动物肉,价格太贵了。”
也有媒体调查显示,仅有33.3%的消费者食用过人造肉,其中,觉得“好吃,口感不错,肉味挺足”的受访者仅为8.3%;认为“不好吃,跟普通肉口感差距较大”的受访者最多,为15%;还有10%的受访者认为“还可以,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但对于爱新潮、爱尝试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对植物基的友好程度明显比普通的消费者要高得多。Oatly等品牌纷纷布局年轻人常聚的咖啡店、奶茶店,从年轻人入手,获得了可喜的战绩。
我国有关植物基产品的监管还很少。当前,植物肉领域现有标准有2020年12月25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发布的《植物基肉制品》团体标准;以及2021年4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起草并公开征求意见的《植物基食品通则(征求意见稿)》团体标准。
杜邦营养与生物科技食品与饮料全球研发总监乔全胜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植物基市场,“什么是真正概念上的植物基食品”,“添加有动物性食材的算不算植物基食品”等问题尚未有共识,导致企业无据可依,自行其是,市场鱼龙混杂。
知多D:
植物基产品有哪些?
2020年,在资本的加持下,植物基产品大爆发,仅仅两年,就诞生了无数新品,令人眼花缭乱。
从结构来看,植物奶和植物肉是植物基产品的大头。根据GFI的数据,植物性产品的市场很大程度上是由植物奶和植物肉类推动的,这两种产品分别占该类别总销售额的35%和20%。2020年,植物肉类的销售额增长了45%,达到14亿美元,而植物奶的销售额增长了20%,达到25亿美元。
植物基零食。如植物压片糖果、植物棒棒糖、植物凝胶糖果等,其原料来自荷叶、火麻仁、郁李人、苹果粉、白芸豆、酵素、蔓越莓等,口味多样,纷纷打着无糖的概念。植物基糖果在过去几年中出现了飞速增长。据Grand View Research 报告称,2019 年全球素食糖果市场规模为 8.16 亿美元,预计 2020 年至 2027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11.8%。
植物基酱汁、调料和涂抹酱。主要是由植物酱料替代肉类的酱料。
植物性冰激凌。植物性冰淇淋各式各样的种类和供不应求使无乳制品甜点市场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乳制品已经成为了2020年的主要趋势之一。因此,乳制品替代冰淇淋市场甚至出现了一些头部品牌。
植物基美味小吃。例如吱吱豆等咸味小吃,还有素食糖碎,很多欧美品牌还推出植物基早餐三明治、墨西哥玉米煎饼等。
植物饮料。有植物蛋白饮料、植物基咖啡饮品等。今年3月,国际食品巨头达能宣布,旗下植物基品牌alpro正式进军中国市场,并推出燕麦、巴旦木、椰子三款口味植物蛋白饮料;今年5月,雀巢推出Milo(美禄)巧克力牛奶的植物基版本产品;国内乳企巨头伊利、蒙牛也于近两年推出了植选、植朴磨坊等植物蛋白饮品。据天猫发布的《2020植物蛋白饮料创新趋势》显示,2020年,植物蛋白饮料市场增速高达800%,购买人数上升900%,在饮料市场中成长贡献15.5%,排名第三,成为饮料市场的高速增长引擎。
植物肉。植物肉主要运用传统大豆及豌豆蛋白生产植物蛋白肉,有植物牛肉、植物猪肉、植物鸡肉等。今年5月份,美国一家植物鸡肉制造商Daring获得了4000万美元的融资,这家公司主要生产的植物鸡肉产品包括原味、柠檬香草味、肯香料味以及炸鸡风味。德克士早在2020年已经携手星期零推出植物鸡肉汉堡,在全国2600家门店上线,你一定吃过吧?
植物海鲜。根据GFI的数据,截至2021年6月,全球有83家公司生产植物性海鲜产品。传统的海产品公司也在对植物海鲜进行投资。目前,植物海鲜有植物基金枪鱼替代品,植物虾、植物鱼、植物螃蟹、植物扇贝等。
如果这是大豆做的植物虾,你还愿意吃吗
植物鸡蛋。植物鸡蛋生产商声称,他们的植物鸡蛋无论是味道、外观和功能都类似于普通鸡蛋,甚至比鸡蛋更好吃。例如亚洲第一家植物鸡蛋品牌是一家新加坡公司Float Foods,这家公司计划在2022年推出全蛋替代品。它的植物鸡蛋以豆类为原料,该公司声称,其研发的植物鸡蛋营养比普通鸡蛋更丰富;而且还能避免普通鸡蛋生产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境,如动物疾病传播到人类身上、激素或抗生素残留、碳足迹和土地利用问题等。美国一家创业公司也已经在当地推出植物鸡蛋。
植物奶酪。植物奶酪的主打概念是纯素奶酪,不含胆固醇,饱和脂肪比乳基奶酪少,主要的原料是杏仁、腰果、大豆、椰子和大米等植物原料。此外,还有植物酸奶、甜点、奶油等。
植物基产品普遍打着动物产品替代品的概念来营销,几乎每一个细分领域都被赋予了巨大的期望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