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部位不同作用不同
刮痧是指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因其简、便、廉、效的特点,临床应用广泛,适合医疗及家庭保健。另外,刮痧还可配合针灸、拔罐、刺络放血等疗法使用,加强活血化瘀、驱邪排毒的效果。
刮痧是一种常见的保健方式,并且受到很多人的青睐。刮痧有什么作用呢?因为可以刮痧的部位很多,所以刮痧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下面,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不同部位刮痧的不同作用。
刮痧的好处
促进代谢,排出毒素:人体每天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新陈代谢,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要及时排泄出去。刮痧能够及时地将体内代谢的“垃圾”刮试到体表,沉积到皮下的毛孔,使体内的血流畅通,恢复代射活力。
舒筋通络:现代生活节奏明显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受到颈椎病、肩周炎、腰背痛的因扰。当人体的“软组织”(关节囊、韧带、筋膜)受损伤时,肌肉会处于紧张、收缩甚至痉挛状态,出现疼痛,若不及时治疗,就会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化或瘢痕化,从而加重病情。刮痧能够舒筋通络,消除疼痛病灶;解除肌紧张,在明显减轻疼痛症状的同时,也有利于病灶的恢复。
调整阴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中医十分强调机体阴阳关系的平衡。刮痧对人体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其恢复平衡。
不同部位刮痧的不同作用
刮痧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适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各系统的一些疾病,如冬季常见的感冒、咳嗽、气管炎、哮喘、肺炎,消化系统疾病如反胃、呃逆、返酸、便秘、腹泻、腹痛等。此外,刮痧防治泌尿系统感染、尿失禁、膀胱炎和眩晕、失眠、头痛、多汗症、神经衰弱、忧郁症、坐骨神经痛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也有一定效果。
刮头部,提神醒脑。头部是全身阳经汇聚的地方。清晨起床后,用刮痧梳刮拭头部,能振奋阳气使人神清气爽。方法是以头顶的百会穴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刮拭,至头皮有热感。如果有疼痛点,可在此点上反复刮拭5-10次。
刮脚底,缓解失眠。失眠症患者可以在晚上临睡前刮拭脚底,有助于促进睡眠、缓解头痛。方法是先从脚掌到脚后跟方向全脚底刮拭,刮热后再用刮痧板单角刮拭脚心中央的涌泉穴。
刮腹部,能通便。长期便秘不但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还会使机体吸收毒素。可用刮痧板的面在腹部自上而下,从左向右依次刮拭。需要注意的是,如有内脏下垂,应由下向上刮拭。
刮眼周,能明目。相信大家都做过眼保健操,对其中的几个穴位也非常熟悉。而以刮痧代替手指的按揉,能对穴位形成更有效的刺激。先用刮痧梳点按睛明穴,然后以睛明穴为起点、外眼角为终点,分别从上眼眶和下眼眶两个方向刮拭,能改善眼睛周围的经络气血运行,缓解视疲劳、干涩。
刮痧的注意事项
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秋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刮痧会使毛孔扩张,刮痧出痧后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一般3-4小时后可以冲热水澡,但是禁忌揉搓。
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试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刮痧出痧后最好饮一杯温开水,并休息15-20分钟,以补充气阴。
重刮还是轻刮、补刮还是泻刮、出痧还是不出痧,刮痧一定要因人而异。
皮肤有伤口、感染,饥饿、过饱、剧烈运动及醉酒后,贫血、血友病或有出血倾向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及肝肾功能不全的人不宜刮痧。另外,疲劳时也不可立即刮痧,应先休息一会儿。刮痧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经医生评估适用后再进行刮痧。如果盲目刮痧或刮痧部位不对,均有可能加重病情。此时,一定要及时就医,不可拖延。 嘉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