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垃圾围村”调查:布碎垃圾曾堆积如山,持久战还在继续
    近期以来,南都“记者帮”接到市民反映,海珠区多个制衣城中村有大量布碎垃圾长期堆积,已严重影响村内道路通行,也存在消防和卫生隐患。3月中旬,南都记者曾对此现象进行报道,辖区部门表示正在加紧协调处理。报道后的一个多月里,南都记者又陆续收到数个投诉电话:有的村子至今未处理好布碎垃圾堆积问题,希望记者帮关注。
    在为期一个多月的走访中,南都记者了解到,为了落实新《固废法》中关于工业固体废物(布碎)的处置安排,海珠区多个街道、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了“百日攻坚”等系列工作,及时处置偷排布碎行为,引导私人制衣厂养成付费处置布碎的习惯,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但由于制衣厂数量庞大、经营者观点难以统一等原因,职能部门的“攻坚”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多个制衣村布碎垃圾堆积
    异味、堵路引发市民投诉
    今年3月,南都记者在海珠区桥南新街、后滘村、土华村等地走访时,看到大量布碎垃圾被打包成袋堆积在制衣村街头巷尾,最严重的时候甚至将道路占据,行人车辆踩着满街碎布通行。据村里居民描述,这些布碎垃圾都是村中制衣厂丢弃的。广州的三四月天气潮湿闷热,碎布长期堆积后变得潮湿发臭,引来苍蝇蚊子,对周边居民影响很大。
    
    
    今年3月,南都记者走访时的场景。
    刘女士(化名)家在海珠,小区与后滘村仅一墙之隔。今年春节过后,她发现村里把布碎垃圾集中堆到西大街村口,清理速度比堆积速度慢很多,作为邻居她大受影响。“打开窗就能闻到异味,苍蝇虫子都往楼上飞,低头一看就是一大堆布碎垃圾。”刘女士向记者描述近期生活日常,“不知道这些制衣厂怎么了,一直这样也不合适吧。”夏天就要到来,看着楼下的垃圾堆她有点不敢想象。
    
    后滘村后滘西大街的布碎垃圾集中点。(报料人供图)
    在龙潭村帮工的张先生,工作、生活都被围绕的布碎垃圾影响,对此颇有微词。“环卫工人说布碎不归他们管了,路边堆得越来越多,很臭。我还担心有消防隐患,路人要是扔个烟头进去就危险了。”他为此多次投诉12345,但清理的进度并不直观。
    3月下旬,记者在海珠区桥南新街与大塘村再次走访。相比半个月前,桥南新街的布碎处理情况已好很多,街道上基本没有大量堆积布碎。但与之相近的大塘村情况却不乐观,元龙大街沿街仍有很多布碎。大塘村内,一家卤味餐饮店门口堆积着数十包布碎,混杂着生活垃圾,带来很多苍蝇和异味。“都是附近工厂半夜偷偷丢出来的。”店主告诉记者,“没有人来处理,很影响生意,本来一天能卖一千多,现在只能卖三四百。”
    在土华村,记者刚下公交车站,就看到一旁巷口堆积着数十包布碎,宽敞的华泰路边也随处有布碎包裹堆积。
    
    海珠区土华村内,缺少监控的内巷仍然有偷排布碎的情况。
    起因:布碎不再纳入生活垃圾回收
    在南都此前的报道中,海珠区南洲街道办环监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布碎属于工业固体废物垃圾,今年2月开始,原来的垃圾处理终端不再接收布碎,按照垃圾分类相关规定,需要有特定处理资质的场所接收。
    这一说法与记者在大塘村的走访得到印证。记者在大塘村走访时注意到,街巷内张贴有《江海街道办事处关于处理辖内工业固废(布碎)的通知》。通知落款时间为2021年3月6日,对辖区内工商经营户、出租屋业主和社员群众、居住人员分别提出了工业布碎的分类工作要求。通知还特别强调,根据“谁产生、谁付费,多生产、多付费”原则,产废单位需在3月19日前向有资质的固废处置企业购买服务并签订处置合同。
    通知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广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广州市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海珠区工业固废(布碎)专项处理实施方案》的要求,江海街将对未做好布碎分类、规范合法排放的单位或个人依法进行处罚。
    签订处置合同,意味着制衣厂要向处置企业支付布碎处理费,对于多年来都是“一扔了之”的制衣厂来说,新增一笔开支、接受新的垃圾分类理念,都需要消化的时间。
    
    作坊型制衣小厂在海珠区的制衣村里占比很高。
    制衣厂老板:有人赞同交费有人观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