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健康网 > 中医养生 > 正文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展示

编辑:我要健康网 时间:2018-03-24

杂集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展示

2008-12-07

编者按:国务院6月14日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扩展项目名录。传统医药有13项上榜,包括中医养生、传统中医药文化、中药炮制技术、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针灸、中医正骨疗法、民族医药等方面。为弘扬5000年传统医药文化,本报特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推出本期专版报道。

灵源万应茶

元末明初(1363年),陈友谅举事兵败,其骁将张定边避难入闽,遂隐名埋姓,遁迹于灵源山中,削发为僧,自号沐讲禅师,用17种灵源独特的青草药和中药材,加入色、香、味俱全的上等茶叶,混合炮制成“菩提丸”,对中暑痢疾、感冒发热、腹痛吐泻等四时不适之症疗效显著。

1951年,灵源寺僧王广雨将“菩提丸”改制为“灵源万应茶饼”,使之疏风解表、调胃健脾的功效更为显著。

1982年, “晋江灵源茶饼厂”成立,灵源万应茶饼开始批量生产。

1990年,旧厂进行第一次改制,更名为“泉州市灵源制药厂”。

2003年,灵源制药厂经过二次改制,注资2380万元,总投资5000万元整合企业原有优势,完成机构重组,成立了崭新的泉州市灵源药业有限公司。

2004年底灵源药业全面通过GMP认证。并成功研制出万应茶袋泡剂。

2006年,灵源药业入选首批“中华老字号”。

2007年,灵源万应茶饮料新品上市,并成为福建晋江第九届鞋博会指定饮料。

“灵源万应茶饼”掌门人、现任灵源药业董事长吴国卿表示,公司将致力于把古老的万应茶饼从深山里带出去,推向全世界,让更多的人都来分享它的神奇疗效。

永定万应茶

清朝嘉庆年间,客家的老中医卢曾雄在福建漳州开设药铺,研制出由30多种中药组成的“万应茶”,具有疏风解表、健脾和胃、祛痰利湿的功能。

清朝道光年间,卢宏汉(卢曾雄之子)将制药厂由漳州迁回永定县陈东。翰林巫宜福回乡省亲,卢宏汉赠送巫翰林“万应茶”。巫翰林把万应茶带回任所,适值京城瘟疫流行,巫以万应茶治疗之,功效卓著,名声大振。

1957年,公私合营后,卢曾雄的后裔将秘方献给当地人民政府,厂名为“永定县公私合营采善堂制药厂”。

1984年冬,改为县办药厂,属全民所有制企业,厂址迁至永定城关,成立“福建省永定采善堂制药厂”,主要生产传统产品“万应茶”。

1988年,“万应茶袋泡剂” 研制成功。

2000年9月,原“福建省永定采善堂制药厂”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永定采善堂制药有限公司”。

2004年,永定采善堂制药有限公司全面通过GMP认证。

2006年,“采善堂”注册商标2006年被评为“福建省著名商标”。

2007年,“采善堂”被评为“福建省老字号”。

2008年6月  永定万应茶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

诚信出好药、传承400年——陈李济中药文化

陈李济是全国现存最老字号的药厂,创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600),迄今已有408年历史,创始人是陈体全和李升佐两人。陈李济药厂现隶属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广州药业”的全资子公司。陈李济是国家认定的“中华老字号”,2008年“陈李济传统中药文化”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李济以生产蜡壳药丸而闻名于世,其蜡丸存放100余年而不变,令人惊讶其制做之精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委托人到厂摄制这一传奇绝艺。在制作蜡丸的过程中,陈李济还有一种著名的副产品——百年陈皮,对驱风化痰有卓绝的效果,曾被清帝钦定为贡品,成为广东“三件宝”之一。此后因制蜡丸工艺设备改变而不再生产,现存少许已视为厂宝,到访的贵宾能得到几片便是享受到最高礼遇。

陈李济由广东南海商人陈体全、李升佐共同创立于公元1600年(明万历年间)。

陈李济于清朝末年首创蜡壳大蜜丸剂型,蜡壳包装工艺堪称当时的中药包装革命,沿用至今。

清朝同治年间获“杏和堂”封号,店藏“百年陈皮”被列为贡品。

改革开放以来,陈李济持续发展,进入“全国中成药重点企业50强”。

2008年“陈李济中药文化”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陈李济中药博物馆”,是岭南地区首家中药行业博物馆,以其鲜明的岭南中药文化特色获得各界称誉。

治咳百年潘高寿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 | 热门标签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或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您的合作!

Copyright © 2017 健康网_我要健康网_我爱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