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众生相(2)
“许多‘神医’宣扬的神奇食疗,只不过是夸大其保健功能,将其异化为包治百病的神奇药方,掩盖一些疾病的外在表象,实则利用大众传播忽悠民众,推销自己。”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琦教授表示,目前,中医养生市场泥沙俱下,鱼目混珠,容易误导群众,也容易让人们对中医产生置疑和误解。
养生之道———切合自身实际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笃信养生原理的人多分为两类:一类是老人;一类是病人,包括癌症和慢性病患者。
家住观音桥的赵晓是个孝子,为了讨年近七旬的父母欢心,他时常买礼物送给父母,但总觉得不能让老人真正开心起来。后来在朋友推荐下,他开始给父母买中医养生书籍,二老每天闲下来的时候就会在书中寻找健康妙方,然后在生活中实践。从此,只要有新的养生书出版,赵晓就买来送给父母。他认为,给父母找到了充实的乐趣,一家人还可以一起健康,挺值。
对于健康的向往使不少平时省吃俭用的老人,买起昂贵的保健品来却毫不含糊。前不久,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份调查显示,半数以上老人会将主要积蓄用于保健和医疗,特别是一些难以治愈的疾病。
有专家表示,某些“神医传人”一方面利用了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副作用较大,以及高昂的治疗费用等短板,另一方面则放大了中医善于通过“养生”理论益寿延年、治疗慢性病和“生活方式病”等长板,宣传如何“省时、省力、省钱”,又没有副作用地“吃出健康”。因此,民众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这些理论,也使养生专家们更加受欢迎。
与此同时,记者调查发现,关注养生类节目的观众中,很大一部分有盲从心理,认为书上、电视上说的“假不了”,缺乏一定的判断和辨析能力。很多年轻人则因工作繁忙,在调理身体上不愿意花时间研究,持之以恒地改变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而是更愿意某个“养生专家”告诉他们吃什么就能把身体调理好。
什么是养生?山东中医药大学终生教授、国医大师张灿玾认为,养生的关键在于将其融入生活、工作、学习各个方面,不能专门为了养生而养生。换句话说,既是“无养生”,又是“随处养生”,这主要体现在一种生活态度与习惯上,养生方法会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并没有一种单纯的方子或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一位中医大夫向记者表示,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整体而治、因人施治。食疗同样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方法不同,不同的季节调理方法也不一样,切忌急功近利。
“没有两个人的体质是相同的,就像是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适合于别人的养生方法不一定适合于你,但是总会有一种适合于你的一种养生方法。”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告诫,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健康悖论,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在他看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是健康养生的四大基石,即便是食疗也应适可而止。“辨别养生信息的真伪关键在自己,最好的办法是系统学点医学知识,了解科学常识,切不可迷信养生耽误了治病。”
养生“砖”家出没,请注意!
1、张悟本:号称京城最贵中医,提出黑豆可养生补肾,近日遭卫生部否认营养专家身份。
“砖”家语录:吃长条茄子能减肥、降血压、降血脂,是治肿瘤的“药方”;绿豆汤能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黑豆泡醋可以补肾;牛奶、酸奶对身体不好,不能吃;国内肺癌比例升高是因为“过辣伤肺”;吃盐多少跟血压没什么关系。
点评(晁恩祥,全国名老中医、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首席专家)———
在中医理论中,绿豆汤的确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的功效。但绿豆的保健功能,永远不能代替药物的治疗作用。黑豆确实有补肾的作用,但过分强调黑豆的作用就不合理。酸奶、牛奶可以吃,一些体质不适合喝牛奶的人,可以分次喝酸奶。
2、林光常:撰写《无毒一身轻》一炮而红,因违反《医师法》和《健康食品管理法》被判刑。
“砖”家语录:牛奶是牛喝的,不是人喝的,人喝牛奶不仅补不了钙还要耗钙;可乐是刷马桶的,地瓜是含氨基酸最全的食品;煮沸的水含有致癌物质,而且根本没有氧了,要喝生水;红薯在营养学上有巨大价值,红薯皮比肉更营养,皮里面抗癌成分非常高,它是抗癌第一名,每天吃一个红薯可以保证不得癌症。
点评(李里特,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
红薯中含有一些微量元素,确实有防癌的作用,但不是说吃红薯可以保证不得癌症。作者的观点把红薯的作用过分夸大了。
3、刘弘章:靠写《三分治七分养》迅速火起来,却因制售伪劣产品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