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健康网 > 中医养生 > 正文

淄博淄川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揭牌

编辑:我要健康网 时间:2018-04-06

  12月30日,由淄博市中医药管理局、淄川区卫计局联合推动的“淄博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在淄川区中医院揭版成立。首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同时开班,来自全区130余名基层中医技术人员参加培训。

  培训基地将承担起淄川区基层卫生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任务,面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有执业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开展各类中医适宜技术及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诊疗技术培训。

  首期培训,淄川区邀请著名教授讲授了《针灸在基层社区的应用》。教授针对基层特点,深入浅出的将针法、灸法、针灸特效病症及针灸特色外疗法进行了讲解,从手法到注意事项等进行了传授。

深入浅出的将针法、灸法、针灸特效病症及针灸特色外疗法进行了讲解

  相关阅读:中医人才培养的困惑与出路

  中医学科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传统的要更加传统,现代的要更加现代。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医人才培养存在着若干个困惑点。

  中医学科是一个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学科。从服务于人体健康的角度看,它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但是它形成于自然科学研究手段不发达的中国古代,在理论体系构建与阐述、指导思想,甚至防治疾病的方法等方面,又嵌入了大量的哲学和人文学科的内容。

  正因为如此,我们培养中医人才,既要继续发扬中国传统医学的优势、特色,又要考虑当今医学发展的时代需求。这使得中医学科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传统的要更加传统,现代的要更加现代。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不可否认,中医人才培养存在着若干个困惑点。

  如何把握传承与创新的界限

  在这些困惑点中,首当其冲的便是把握不好中医传承与创新的界限。例如,究竟所学的中医、西医课时应该占到怎样的比例,一直是困扰着整个中医药教育界的难题。一种观点认为,学生的西医课程偏多,中医能力会相对不足,毕业时水平不如师承制培养出来的人才;另一种观点则指出,学生西医知识掌握少了,会因缺乏现代医学知识,给临床带来诸多困扰。

  两种说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我看来,不切实地偏向传承与创新的某一方,都是对中医人才培养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在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发皇古意、融汇新知、提升能力三大原则。

  发皇古意,即学校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国学修养。不识繁体字,看不懂医典。不看《易经》,就难以理解阴阳五行。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中医的立身之本,学校要有意识地通过课堂知识传授、课外知识竞赛等形式,强化中医基础知识。

  融汇新知,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中,要汲取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方法,融汇多学科知识。没有现代医学知识的跟进,对疾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无法掌握病理、提高疗效,更不用提将中医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因此,中医院校在本科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入对现代医学基础知识、现代诊断技术的传授。

  提升能力,要求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中医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由于这一特点,使得“纸上得来终觉浅,少壮功夫老使成”,这也决定了提升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学校历来的做法是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只有厚基础多实践,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才是最终解决中医、西医课时比重争议问题的良方。

  中医不只有师承教育

  师承教育出大医,院校教育批量生产毕业生。这是许多人对学院制教育的批评。

  必须指出一点,中医绝对不只有师承教育。虽然在我国古代民间师承是中医主要的传承方式,但是中医从隋朝开始就有了学院式教育,太医院不只是给皇家看病问诊,还担负了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任。

  并不能说,师承教育完全优于院校教育。师承教育最大的问题在于学生入学、出徒均无固定的标准,也缺乏系统的授课内容。如果跟着大医学医,收徒弟、出徒的标准可能相对更高一些。但倘若跟着技艺平平的医生,也许只能学到师傅掌握的若干药方,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相比较而言,学院制教育设置了科学的选拔标准、合理的知识体系,尤其设有较严格的毕业标准,从这几方面来说大大优于师承教育。

网站地图 | 热门标签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或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您的合作!

Copyright © 2017 健康网_我要健康网_我爱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