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的好处和坏处 拔罐的好处和坏处(7)
指导治疗:因为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以说明病理,所以在临床治疗时就常根据经脉循行路线而选用体表某些穴位,以疏通经气,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十二经脉十二经脉也被称为「正经」,是人体经络系统的主体,包括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这十二条经脉的主要特徵是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纵贯全身,它在体表呈左右对称地分布於头面、躯干和四肢。六条阳经分别位於人体四肢的外侧和头面、躯干部。六条阴经则分别位於人体四肢的内侧和胸腹部。
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阳经在外侧,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後;阴经在内侧,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後。但足阙阴肝经在足大趾至内踝上8寸一段走於足太阴脾经之前,至内踝上8寸才走到中间。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规律,是足少阴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0.5寸处;足太阴脾经行於胸中线旁开6寸,腹中线旁开4寸处;足厥阴经循行规律性不强;足阳明胃经分布於胸中线旁开4寸,腹中线旁开2寸处;足太阳经行於背部,分别於背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处;足少胆经则分布於人体侧面。
●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
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联,其中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其中,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
拔罐的取穴手法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於体表的部位。取穴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拔罐的疗效。掌握正确的方法是准确取穴的最基本要素。常用的拔罐取穴方法有体表标志法、手指比量法、骨度分寸法和简易取穴法四种。
●体表标志法是根据人体体表各种标志如凹陷、突起、缝隙、皱纹等而取定穴位的方法,又称「自然标志定位法」。因其自然体表标志有固定与活动之别,故又分为固定标志与活动标志取穴法。
固定标志:是指参照人体上不受活动影响、固定不移的标志取穴的方法,如五官、毛发、指甲、乳头、肚脐以及骨节突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利用这些标志取穴,准确、迅速、简便,易於初学者学习。
活动标志:是指根据做出相应的动作姿势,才会出现的标志取穴的方法,如皮肤的褶皱、肌肉部凹陷、关节间隙等。利用活动标志取穴时,须摆出正确的姿势,才能准确取穴,因此不如固定标志取穴简单易学。
●手指比量法以患者的手指作为标准尺度来量取穴位的方法,又称「手指同身寸取穴法」。因各人手指的长度、宽度与自身各部位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因此,可以用手指比量来测量取穴。在自我施治时,用自己的手指比量更符合折算的要求,取穴能更加精确,避免了施治人的手指尺度与被治人的手指尺度不一样的不足。手指比量法有三种,其适用范围各不相同。
中指同身寸:是手指比量法中较常用的方法之一。中指弯曲时中节内侧两端横纹之间距离为1寸。适用於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
拇指同身寸:是以拇指第一关节的横度为1寸。适用於四肢部取穴的直寸。
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第二节纹线处四横并紧後的共同横行长度为「一夫」,四指宽度为3寸。适用於下肢、腹部和背部取穴的直寸。
外科疾病拔罐疗法落枕落枕或称「失枕」,是一种常见病,好发於青壮年,以冬、春季节多见。落枕的常见发病经过是入睡前并无任何症状,晨起後却感到项背部明显酸痛,颈部活动受限。这说明病起於睡眠之後,与睡枕及睡眠姿势有密切关系。
●诊断
落枕的临床表现为晨起突感颈後部、上背部疼痛不适,以一侧为多,或有两侧俱痛者,或一侧重、一侧轻。多数患者可回想到昨夜睡眠位置欠佳,或有受凉等因素。由於疼痛,使颈项活动欠便,不能自由旋转,严重者俯仰也有困难,甚至头部僵直於异常位置,使头偏向病侧。检查时颈部肌肉有触痛、浅层肌肉有痉挛、僵硬,摸起来有「条索感」。
●选穴及治疗方法
走罐法
所选穴位:患侧颈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