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中小企业报告》: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和兴趣日益增大
(原标题:《粤港澳大湾区中小企业报告》: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和兴趣日益增大)
贝恩公司与恒生银行1月10日联合发布针对大湾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最新研究《粤港澳大湾区中小企业报告:韧性与机遇》。报告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简称“大湾区”)的中小企业已经进入下一个增长阶段,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和兴趣日益增大。
本次报告基于贝恩公司与恒生银行对大湾区460多家中小企业的调研和深度访谈。 报告显示,2021年,大湾区常住人口达到8700万,GDP约为1.9万亿美元,几乎与加拿大或韩国持平,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受疫情和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对大湾区短期前景的信心有所削弱,但是依然看好该地区的长期增长潜力。
中小企业看好长期经济增长前景和政府政策
调研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中小企业认为大湾区长期经济增速将接近甚至超过历史增速。这些企业也做好了投资大湾区的准备。大约80%的内地中小企业和60%的香港中小企业预计今年将拿出至少15%的收入投资大湾区。
大湾区地方政府同样致力于将大湾区建设成世界级的技术、创新和电商中心。在过去两年,大湾区政府颁布政策,推动地区间的互联互通。
“大湾区中小企业十分看好大湾区经济前景,也渴望增长。参与调研的内地和香港中小企业中有大约70%对政府的互联互通政策持乐观态度,也有大约80%的中小企业希望政府能够加快政策实施的速度。”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梁国权表示,“但是,中小企业在金融服务方面依然需要很大支持才能实现扩张,尤其需要内地和香港的金融机构为它们量身打造跨境金融产品以及便捷的服务模式。”
报告指出,大湾区中小企业正在准备进入下一个增长阶段,有强大的金融服务需求。它们的扩张离不开金融服务机构的支持,包括便捷的借贷服务、专业的理财服务、灵活的保险政策和全面的现金和流动资金管理。对于金融服务机构来说,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重要机会。
参与调研的中小企业中有很多无法获取足够的资金
报告显示,中小企业有很高的资金需求,但是很多都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调研发现,60%的内地中小企业和35%的香港中小企业未来三年的融资需求还存在40%左右的缺口。但是,能否在大湾区内实现融资需求是摆在中小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中小企业需要足够的贷款来满足自己的融资需求,但是它们在申请流程方面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我们看到,一些金融机构在信用审批中开始使用创新手段,例如替代数据等,能够帮助中小企业有效地缓解痛点。”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李思瀚表示。
强烈的跨境金融产品需求和大湾区扩张愿望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企业渴望在大湾区内扩张,他们也对跨境金融产品表现出极大兴趣。大约一半的内地中小企业希望进军港澳地区,75%的香港中小企业表示它们可能扩张至内地大湾区城市。
大湾区的零售投资者也强烈认同跨境金融服务需求,尤其是富裕家庭和有退休规划人士。即将发布的《大湾区零售报告:如何通过金融服务实现跨境生活方式》显示,休闲、工作和退休旅行将成为支撑大湾区内互联互通的主要驱动力。
“随着出入境限制解除,扩张计划有可能会增多。金融服务机构可以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量身打造跨境金融产品和服务。例如,通过简化产品服务的申请、购买和使用流程,为不同客户创造出良好的跨境多渠道体验。”贝恩公司全球副合伙人赵雯婷博士表示。
成功离不开三个方面的考虑
报告认为,金融服务机构可以抓住这个机会,与大湾区中小企业一同增长。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金融服务机构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 明确大湾区在其未来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制定跨境计划时,金融机构可以瞄准差异化的细分跨境服务,或者开展更大范围的服务,直接与国内金融服务机构竞争。例如,已经建立国际业务网络的大湾区银行可以首先着手于实现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在金融领域的“互联互通”,尤其是通过供应链融资或应收账款融资。
2. 根据不同行业的潜在金融服务需求,以及自身满足需求的能力,在大湾区展开行业评估:金融机构需要了解各行各业独有的挑战和偏好,以此推出具有吸引力的产品服务,赢得市场。例如,科技型中小企业通常需要抵押担保要求低、还款期限长的贷款产品。希望在这一领域有所建树的金融机构需要深厚的科技知识来有效完成信用评估,也需要直接的行业知识和经验来了解产品的开发流程、商业化潜力和风险。
3. 深入了解跨境客户:照搬国外的经验和方法无法帮助金融机构直接赢得本土业务。想要快速制胜,金融机构必须要深入了解跨境客户的需求,寻求平等的机会分享和学习不同地区的经验,从而学会如何调整产品、服务、条款或渠道,以此吸引跨境客户。
点击查看报告原文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贝恩公司 发表,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下一篇:中国版“新巴Ⅲ”征求意见,风险权重有升有降:利好零售强行,不利“傍地产”银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