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产法院活跃“不穿法袍的法官”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伟伦
□ 通讯员 杨静 张晓天
自201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公布施行以来,作为全国首家知识产权专门审判机构,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积极贯彻落实人民陪审员法律法规要求,大批通民情、知民意、接地气的普通群众遭选任为该院人民陪审员,人民陪审员制度在知产审判中不断深化,落地生根。
“目前我院共有人民陪审员710名,来自于教育、科研、医疗、基层社区等各行各业,年龄覆盖老、中、青各年龄段,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有315人,约占陪审队伍总人数45%。”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宋鱼水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这些陪审员已先后参与审理专利案件3419件、商标案件36635件、著作权案件156件,充分显现了人民参与司法、监督司法、维护司法公正的广泛性和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很多人都好奇,面对“如坠云雾里”的知产“高精尖”案件,北京知产法院如何保障人民陪审员能参会审?
“我们在履职前都参加了完整有效的培训和严格考核,北京知产法院还组织了庄严的宣誓活动,让我们从普通公众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陪审员。”作为某科技公司经理的人民陪审员张莉说,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她会用“大众的视角去了解案情,判断事实”,并结合法律规定去感受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如何助推科技文化创新发展。
“日常工作中,我们会采取‘随机抽选+全面培训’的方式确保人民陪审员的‘裁判’更专业。”宋鱼水说,对于个案审理,北京知产法院对陪审人员的选取,采取“随机抽选为主,专业抽取为辅”的方式,确保人民陪审员公平公正地参与案件审理。同时,北京知产法院依托院内外培训力量开展教育,不断丰富培训内容,打造“陪审课程+普法课程+实战观摩+逢训必考+经验分享”五位一体培训体系,考试合格方可上岗履职。截至目前,该院共开展20余期专题集训、30余次案例观摩和直播授课,为人民陪审员因需定课,确保学以致用,3年多来共培训人民陪审员1000余人次。
从事半导体研发技术工作的人民陪审员宋巧丽在分享她自己的参审经验时说:“作为有技术背景的陪审员,要能够从专业角度更好地理解案情和洞察事实,在法庭调查时有针对性地提问,在合议庭评议时发表专业意见,在法律文书撰写中把关技术描述的准确性,从而使得判决更加专业、有说服力。”
除了参审案件,面对多元诉求的知识产权案件,如何发挥人民陪审员来自人民、为人民调解的优势?对此,北京知产法院给出的答案是:“平台搭建+流程梳理”。目前,北京知产法院已与北京维权中心等多家单位建立了紧密的诉调对接机制,人民陪审员可通过这一平台开展调解工作。同时,该院梳理出陪审员参与调解的规范流程,让陪审员能够更加便捷、高效进行调解。在陪审员的参与下,知产法院成功调解了涉及信息通信、专利技术、文化创作等领域的一批案件。
作为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文化产业商会会长,也是北京知产法院人民陪审员的郭丽双说,近日她刚刚调解了一批知识产权纠纷,由于自己熟悉行业,也了解相关的产业优势,很快就化解了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矛盾。
事实上,人民陪审员制度与普法责任制也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作为审判席上“不穿法袍的法官”,自然成为法治宣传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北京知产法院建立起“新闻宣传+代表联络+人民陪审员”三维联动机制,近3年来,数十名人民陪审员先后走进文化产业商会、街道社区、科研院校、科技园区,送法至群众身边,真正起到了宣传一片、辐射一方的普法作用。
来自北京交通大学的张立伟教授,通过陪审商标案件总结出了企业商标保护“秘籍”并在各种宣传场合广为传播:“一是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商标,一旦发现有人模仿要立即采取法律行动;二是要在宣传推广前做好商标申请注册布局,避免注册申请遭驳回;三是要有超前的商标保护意识,善于在不同类别上建立商标,同时做好商标使用,避免遭他人‘依法’撤销。”张立伟说,他平时在学校授课和科研过程中,也会给学生讲述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和案例,引领广大学生和科研人员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做到“陪审员就是知识产权普法宣传员”。
人民群众的参与是监督制约司法,检验司法是否公正的重要标准和根本尺度。在北京知产法院,为了全面保障陪审员的监督司法职能,制定了陪审员管理办法、线上参审工作办法等规范制度,确保陪审员庭前阅卷、庭后合议等参审机制落到实处。同时,该院探索建立各类型案件事实问题清单,帮助陪审员掌握案件,有效发表意见,并将陪审员纳入法院工作人员监督体系,确保陪审员规范履职、依法回避、不干预插手他人案件,同时主动监督法院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陪审员与法官可以互相评价,并随时对法院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实现双方互相监督。
宋鱼水表示,下一步北京知产法院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消息 ,营造风清气正的陪审氛围,不断提升培训质效,努力激发参审活力,讲好知产陪审故事,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