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健康网 > 中医养生 > 刮痧拔罐 > 正文

第八届金融科技与不良资产处置高端会议在沪成功举办

编辑:我要健康网 时间:2024-05-07

2023年12月17日,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浙商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八届金融科技与不良资产处置高端会议在沪顺利举行。本次大会邀请到复旦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志敏,中国工程院院士柴洪峰,上海证券交易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泊,复旦大学文科一级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浙商资产副董事长、首席战略官、研究院院长李传全,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陈诗一,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李粤江,温州商学院副校长、浙江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章晓洪,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范剑青,复旦大学出版社副总经理王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建平,清华大学建树金融学讲席教授、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余剑峰,东南大学首席教授、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刘晓星,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韩冬梅,浙商资产战略发展部总经理、研究院副院长冯毅,欧洲NPL Markets首席技术官Burkhard Heppe,天津滨海正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柴娇梅,江西省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孙涛,苏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沈洪洋,国厚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东,华润渝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秘、战略发展部总经理、研究员胡顺涛,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不良资产研究员王洋,复旦大学金融学教授、金融研究院秘书长张宗新,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教授、案例中心主任沈红波,复旦-斯坦福中国金融科技与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庆富,以及来自多家知名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参会。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李粤江主持会议开幕仪式。首先,他对陈志敏副校长、柴洪峰院士、王泊副总经理、李传全副董事长等各位专家和嘉宾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李粤江书记表示,金融科技系列会议至今已连续举办八届,主题始终聚焦于金融创新与金融安全的平衡、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提升金融服务实体质效等方面,本届会议也继续聚焦金融前沿重要议题,这将有助于深入研究当前金融环境中的挑战与机遇。李粤江书记还介绍道,本次会议将发布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与浙商资产联合编著的系列教材和行业发展指数,为金融科技和不良资产处置领域提供更为系统和实用的学术支持。最后,他隆重邀请复旦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志敏为本届会议致开幕辞。

陈志敏副校长在致辞中表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在金融科技相关的政策咨询、产业融合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我国金融科技和金融安全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强调,本次会议围绕当前金融热点和前沿问题,要聚焦金融科技,服务国家战略,要重视风险管控,关注金融稳定,要着眼人才培养,培养复合人才。最后,陈志敏副校长指出,发展金融科技、推动金融创新、维护金融安全是我国金融业的前沿领域和重点方向,期待各位专家在本次峰会的交流碰撞,能转化为实践的强大动能,为加强金融科技和不良资产处置贡献智慧,切实促进我国金融科技事业发展。

本次会议共分为五个板块,分别是“宏观金融形势与智能监管”主旨演讲、“金融系统风险与行为分析”主旨演讲、“不良资产系列教材与成果发布”、“财务舞弊识别与不良资产处置”主旨演讲、“不良资产行业新特点及处置策略”圆桌论坛。

开幕致辞结束后,复旦-斯坦福中国金融科技与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庆富教授主持了“宏观金融形势与智能监管”主旨演讲环节。

中国工程院院士柴洪峰院士首先以“相关金融风险监测技术项目的行动与进展”为题进行主旨演讲。柴院士首先介绍了金融风险监测技术项目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专项研究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聚焦以金融欺诈、加密资产等为主要代表的各类金融风险场景,复旦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开展相应研究,以保护国家资产和人民财产安全。随后,柴院士详细介绍了金融科技研究院相关项目、任务团队围绕“金融欺诈及支付受理市场违规侦测技术研究与应用”和“虚拟货币非法交易识别和追踪技术”开展的两项研究课题。柴洪峰院士还分享了在相关专项研究开展过程中的核心经验。第一是创新工作机制,统筹形成合力,协同推进重大任务实施。第二是聚焦核心需求,实施项目分类管理,形成科学高效管理抓手。第三是坚持成果导向,营造良好生态,促进科技成果落地。

复旦大学文科一级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研判”为题发表主旨演讲。在演讲中,张军院长提供了对当前宏观经济趋势的深入分析,重点关注经济政策和市场波动的影响,议题包括劳动力市场动态、失业率、价格水平,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他认为,当前经济环境也面临诸多挑战,这些因素增加了经济预测的不确定性,也给政策制定带来新的挑战。因此他建议,政策制定者需要更加灵活应对,调整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张军院长认为,政策制定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增长,而非单纯追求快速扩张。在此过程中,理解和应用经济理论、正确分析市场趋势、制定有效政策至关重要。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教授、案例中心主任沈红波教授主持了“金融系统风险与行为分析”主旨演讲。他在主旨演讲开始前,介绍了复旦大学在金融科技领域的研究力量,并祝贺金融科技研究院在第二届中国研究生金融科技创新大赛中取得佳绩。他认为,在当前金融科技已与生活密不可分的背景下,召开本次会议以及有关金融系统风险和行为分析的讨论正逢其时。

温州商学院副校长、浙江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章晓洪发表题为“金融科技发展及其监管”的主旨演讲。章晓洪教授首先阐述了金融科技的起源与发展,并讲述了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改变了传统金融服务的面貌。他指出,金融科技发展对监管环境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传统监管框架在适应创新技术时往往面临挑战。在深入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在金融科技监管方面的做法后,他认为,制定灵活、适应性强的监管政策尤为重要,可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演讲的最后,章晓洪教授分享了自己对金融科技发展前景及其对金融行业影响的看法,强调了继续推动金融科技工具和服务创新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在创新与现有金融监管框架之间找到平衡的必要性。他总结到,金融科技为金融服务行业带来重大变革,也向监管机构提出挑战,要求其在创新推动和消费者保护间找到平衡。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建平教授发表了以“数据定价的演化:从经济学到计算智能”为主题的演讲。李建平教授首先介绍了数据定价在中国的研究背景,他认为,“数据”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因素,统筹推进数据安全治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强烈现实需求。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作为一种新型要素,正在发展成为数字经济中生产和分配的关键驱动力。随后,李建平教授阐述了当前数据定价的研究难点。从物理-事理-人理角度来看,数据定价领域的难点包括数据整合处理、价值评估和市场供需、信任和透明度等不确定因素;从信息-物理-社会系统角度来看,数据定价领域的数据质量异构性、数据的快速更新性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性等尚未得到解决。因此,他指出合理的数据定价需要考虑数据的基本特征、类型、价值实现方式等因素,并强调了完整数据治理生态的必要性。最后,李建平教授对数据定价领域未来方向做出了展望。他表示,期待构建完善的数据定价理论体系,建立高效、全面的数据定价模型,拓宽数据定价应用场景,并完善基于消费者、提供者、平台三方的数据交易机制,在保护隐私的基础上,设计动态、准确的定价算法程序。

东南大学首席教授、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刘晓星教授发表了以“中国经济增长的安全边际:理论与实证”为主旨的演讲。刘晓星教授指出,随着我国经济体量规模的快速扩张,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逐渐递减,叠加人口老龄化和经济结构新旧动能转换等因素,我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逐渐过渡到追求高质量发展的中高速增长阶段。他以经济增长的内在价值为基准,提出通过经济产出与其内在价值的缺口来评估经济增长的安全运行状态,考虑以通货膨胀作为评估经济安全的基准之一,构造经济增长的经济安全边际测度方法,计算经济安全运行的上限和下限;基于马克思主义价值规律理论,将经济增长分解为由经济理论中基本要素决定的内在价值部分,以及由冲击因素决定的供求扰动部分,以经济的内在价值作为基准评估经济运行状况。最后,刘晓星教授强调,要深入把握经济增长的内在价值,持续推动和落实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发掘提升第二产业安全边际动能,推动实体经济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以推动第二产业安全边际带动整体经济发展的安全水平,统筹国家经济发展和安全。

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韩冬梅教授发表了以“音频中的情感信息对分析师跟进行为的影响”为主旨的演讲。韩冬梅教授首先提出,有效市场假说不足以解释各类市场异象,行为金融学催生情感分析的相关研究。以证券分析师和投资者互动为对象,她认为投资者更倾向于从证券分析师处获取“加工好的信息”,即证券分析师所发布的评级报告。以音频数据为研究载体,韩冬梅教授研究了“音频会议中三个环节的情绪与分析师发布评级报告的关系”,包括音频会议中三个环节的情绪与分析师发布评级报告的意愿关系、与分析师发布评级报告中的评级关系、与分析师评级调整的关系。在演讲的最后,韩冬梅教授强调,相比现有研究采用分词等方法对文本数据进行情感分析,使用深度学习模型对音频直接进行情感信息的提取,并检验其对分析师行为的影响,对于市场参与主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金融系统风险与行为分析”主旨演讲环节结束后,浙商资产战略发展部总经理、研究院副院长冯毅博士主持了“不良资产系列教材与成果发布”环节。首先,他邀请复旦大学文科一级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浙商资产副董事长、首席战略官、研究院院长李传全博士,复旦大学出版社副总经理王联合副总经理分别致辞。

张军院长指出,我国前期高速经济发展阶段所积聚的信用风险和现金流压力日益显现,不良资产存量重组市场的规模逐渐壮大。浙商资产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携手合作,联合推出了这一套既具有教材性质又兼具手册特色的重要学术成果。系列教材不仅系统性地总结了理论和学术层面的探讨,更深入实际操作领域融汇众多专家经验。他认为,这对于当前复旦大学资产评估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事不良资产处置工作的同行而言,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他还表示,系列教材的推出既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未来行业发展的指引,希望能够充分利用这一机会,与更多专业领域的同仁合作,将这套教材在实际操作中广泛推广,为不良资产管理领域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李传全博士介绍道,不良资产系列教材分为四本,为行业提供基础知识和实务操作的专业教材。同时,教材以不良资产管理基本概念和科学的分类为理论基础,通过行业发展实务操作、法律实务和评估实务等四个维度展开,呈现专业性和综合性的统一融合。这次合作不仅填补了行业教材的空白,更是产学研的成功典范,为资产管理行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他强调,通过持续关注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动态,听取各方声音和建议,未来将不断扩展和修订系列教材,力求使之成为持续推进资产管理学科建设和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王联合副总经理在致辞中表示,在经历二十多年的发展后,中国不良资产管理取得显著成就,为实体经济进展与转型,维护金融安全机构的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在面对多重挑战时,有效防范和化解不良资产风险的重要性。浙商资产以及浙商资产研究院在不良资产管理领域深耕多年,通过长期的负债资产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理论成果。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经济学科历史悠久,在理论经济学的教育和研究方面有着深入广泛的经验。在出版过程中,浙商资产与复旦大学通力合作,从内容到品相,从宣传到新媒体营销,共同努力打造出一套富有亮点的教材。这次出版获得了来自各方的积极反响,得到了广泛认可。他还表示,将密切关注出版中国不良资产管理系列教材的后续成果,也期待本套教材能够得到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相关院校以及广大从业者的关注,推动不良资产管理的学科建设和行业深层次问题研究。

三位嘉宾致辞结束后,共同为“中国不良资产管理系列教材”新书揭幕,该套系列教材由《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概论》《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评估实务》《中国不良资产管理法律实务》《中国不良资产管理操作实务》组成,由浙商资产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联合编著。该系列教材以不良资产管理基本概念和科学分类为基本起点,沿着行业发展、实务操作、法律法规和价值评估四个维度循序展开,既对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展望做了全景式的历时性分析和共时性展示,又全面覆盖了不良资产管理实务操作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力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新书发布仪式结束后,浙商资产战略发展部总经理、研究院副院长冯毅发布联合研究成果《复旦-浙商2023年中国不良资产行业发展指数报告》。他首先介绍了指数体系的构建情况。作为总指标,不良资产行业景气指数体现了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并下设一、二、三级指标。各级指标的选取从价格、成交规模、流动性等不同维度反映不良资产的行业特征,深入分析了不良资产行业的基本状况,并会根据不良资产行业发展状况进行同步更新与调整。研究报告还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对比展示了指数成果,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以及全国不良资产的指数结果比较。最后,冯毅副院长对不良资产行业的发展进行展望,并向行业参与者提出建议。他认为,资产管理公司应该全面提升在优质资产筛选、资产估值识别、法律梳理确权及金融资源整合等方面的能力,继续探索个贷不良业务领域,积极参与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助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并为国企改革提供助力。

复旦-斯坦福中国金融科技与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庆富教授在成果发布环节就研究院当前的工作向各位嘉宾做了简单介绍,研究院在科学研究、学生培养、政策咨询与产业融合等方面均有重要进展。特别地,刘庆富教授介绍并发布了研究院在异常交易波动防范、财务舞弊风险识别系统、量化交易智能模拟系统、虚假信息识控等方面的研究及其应用成果。

复旦大学金融学教授、金融研究院秘书长张宗新教授主持了“财务舞弊识别与不良资产处置”主旨演讲环节。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范剑青教授以“智能分析财务报表舞弊风险”为题发表主旨演讲。范剑青教授首先针对新闻报道在财务欺诈检测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说明。他指出,通过新闻报道收集到的财务造假信息远远超过了监管处罚、财务重述以及非标准审计意见的相关信息。这一事实表明,新闻报道能更有效地反映出尚未公开的财务欺诈行为。因此,范剑青教授及合作者基于新闻报道研究构建了财务报表欺诈倾向指数,这一指数能有效预测财务欺诈事件的发生,并呈现出与监管环境严格程度的负相关性。范剑青教授进一步提出了财务欺诈的检测框架PeerMeta,这一框架对于检测过程的三大组成部分,即标签、特征集和模型,都有显著改进。他强调,通过基于新闻报道构建的新指标作为模型输入标签,能大幅度地提高对于真实财务造假的召回率,改进了以往研究主要采用已经披露和确认的财务报表造假事件。此外,该框架还纳入了财务报表的文本要素作为特征集的一部分,并在检测模型中应用了两种元学习算法来整合18种分类器。范剑青教授最后总结到,PeerMeta财务欺诈检测框架中的各组成部分都对提升检测效果起到明显作用,在提高检测精度等统计意义的同时,还兼具显著经济价值。

清华大学建树金融学讲席教授、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余剑峰教授发表了以“Salience and Short-term Momentum and Reversals”为主题的演讲。余剑峰教授介绍了对定价偏移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将资产定价与心理学进行跨学科融合,指出投资者面对信息时会出现“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两种情形。他提出,“偏离度”指标可以用来衡量公司的突显性,其中高偏离度的股票表示过去的消息较为突出,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容易产生过度反应。他和合作者通过分析大量数据发现,具有高偏离度的股票通常会经历短期价格反转,而具有低偏离度的股票则倾向于保持其收益趋势。进一步地,余剑峰教授回顾了历史上对于短期反转效应的研究,指出短期反转效应一般使用流动性理论阐述,受到资金追捧但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的股票,短期内会经历一段先上涨后下跌的行情,进而产生反转效应。在此基础上,该研究补充了短期动量效应,认为短期上还存在动量效应,这是由投资者对“不突出”消息的反应不足引起的。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陈诗一教授发表了以“基于前沿AI技术的经济研究范式变革”为主题的演讲。陈诗一教授首先介绍了大模型和生成式AI在国内外应用方面的发展情况,并系统地探讨了这些技术在金融市场分析、公司金融、国际贸易和风险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他认为,大模型和生成式AI在经济学研究中的问题、综述、理论、数据和分析等五个维度,均能起到显著作用。陈诗一教授强调,经济学者应保持适应性学习的心态,追踪、重视前沿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发展,并积极尝试并应用大模型解决研究问题,注重传统计量工具与大模型的有机结合。同时,他提醒经济学者在应用大模型时应抓住研究核心,即做“顶天立地”的经济学研究,应以现实问题和理论意义为导向,大模型和前沿AI技术可以作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或工具。在演讲的最后,陈诗一教授还分享了大模型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应用前景,这包括气候变化和环境影响建模、可持续投资策略构建、绿色信贷风险评估等。

欧洲NPL Markets首席技术官Burkhard Heppe先生发表题为“Online NPL trading platforms: Foundation, Data Templates, and Technologies”的主旨演讲。Burkhard Heppe先生首先介绍了NPL Markets公司的概况,NPL Markets公司旨在为数据准备、分析、估值和报告提供集中式解决方案。他通过案例的形式,生动展示不良贷款交易平台的多平台数据获取、数据评估与分析、交易组合定价与销售、绩效跟踪与报告的全流程。最后,Burkhard Heppe先生详细介绍了平台的基本交易方法,包括NPL和REO的交易和B2B市场,他还展示了平台中大语言模型和机器学习的分布情况,并对不良贷款交易平台进行了未来展望。

浙商资产副董事长、首席战略官、研究院院长李传全博士发表题为“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制度安排的思考”的主旨演讲。李传全博士提到,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发展二十余年来,已成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行业尚未成熟,这主要体现在部分AMC偏离主责主业、AMC之间发展不均衡、发展认知不统一、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上。因此,李传全博士从行业制度安排的三个方面,即功能、属性、机制上剖析了这些问题的本源。他建议,行业要以“一个坚定、一个坚守、三个优化”为思路,探索我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制度安排的新模式。第一,坚定常态化的行业制度安排,适应我国市场环境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机制运行中的摩擦。第二,坚守行业的功能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准确领会、把握政府政策导向及工作要求,切实担负起防化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责。第三,优化行业的运行机制,实现行业监管、司法实践、交易市场三个统一;优化行业主体生态系统安排,对金融机构、持牌机构以及非持牌机构实施分类管理;优化行业发展环境,健全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失信惩戒机制,优化司法环境,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

浙商资产战略发展部总经理、研究院副院长主持了圆桌论坛环节,来自行业的六位嘉宾就不良资产行业新特点及处置策略进行了圆桌论坛讨论。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不良资产研究员王洋指出,2022年以来,中小银行改革重组加快,在政策支持下,其不良资产逐步具备处置条件,在银行不良资产市场占比明显提升。从公司策略方面,信达首先把公司业务发展融入中央要求和国家战略,聚焦重点领域风险化解开展业务。其次,信达已成立二十四年,业务覆盖不良资产各细分市场,并长期以来坚持稳健经营原则。最近几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信达一直强调底线思维,更加关注资产价值变动和底层资产处置盘活空间,而不再强调转让方式。针对当前市场形势,信达对业务策略做相应的调整,以流动性支持为特征的收购重组业务的商业逻辑适用性降低,不断压降存量。同时,加强拓展企业和资产盘活运作业务。

华润渝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秘、战略发展部总经理胡顺涛指出,当前行业有五大趋势值得关注,一是机构不良向不良机构的转化,二是银行金不良向非银金业务不良的转化,三是实体企业不良向资本市场不良的转化,四是民企不良向国企不良的转化,五是法人不良到个人不良的转化。市场机构开始深化转型,由主要扮演资金运营者向价值投资者、资源整合者、综合方案提供者转变,策略方面有“六化”趋势,第一个“化”是投行化盈利引领,第二个“化”是基金化扩张,第三个“化”是产融化协同,第四个“化”是数字化驱动,第五个“化”是研投化驱动,第六个“化”是属地化深耕究。华润渝康的策略是围绕华润集团产业的发展,实现“产融协同,吐故纳新”。

苏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沈洪洋提出,目前新形势是经济下行,房地产行业信心不足,地方政府存在债务问题,以前能做的业务现在都无法进行,不良资产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资产处置难度越来越大,存在“有价无市”的情况,监管也日趋严格。策略方面,苏州资产遵循的原则包括服务本地、创新驱动、健康发展、加强金融科技建设,并提升资产管理及风控能力以适应新形势。

天津滨海正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柴娇梅指出,她带队去了很多地方进行调研,发现尽管银行不良资产增加,但2023年一级市场上出的资产包却明显减少。考察发现,多个区域的不良资产运作到了地方政府平台公司或国资平台,因此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化解和地方的债务纾困其实有很高的相互依存性,这一现象非常值得大家关注。另外,随着个贷批量转让市场的逐步放开,个贷不良资产流转总量活跃度极高,也成为重要不良资产市场之一。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天津滨海正信发挥其快速、灵活、创新的优势,主动适应环境,遵循“细分市场、突出特色、精耕细作”的策略,以对公业务为基础,以个贷业务为特色,追求“小而美,小而精”,保持公司健康、稳定运行,并期待与生态圈中各类伙伴紧密合作,共谋长远发展。

国厚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东指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解决的三个主要问题是: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房地产风险。要解决这些问题,本质上需要解决的是三类风险中涉及到每一个实体经济所面临的债权债务问题,也就是需要金融机构从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出发来展业。对于资产管理公司来说,落到实处就是资产管理公司应该从破产法的角度进行不良资产投资并实现每一个债务人的资产重置价值和运营价值,以此来真正解决各类风险问题,也就是要从根本上将过去单纯依靠一二级市场资产收购的价差获利模式转变到管理运营、重塑资产价值的道路上来。

江西省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孙涛指出,江西不良资产体量较小,大约是600多亿的体量。近几年的变化有两个方面,首先是中小银行如农商行不断暴露风险,其次是政府平台存在违约压力。江西不良资产随着过去的民营企业、制造业企业慢慢向房地产行业蔓延,供给量在增加,但由于沿海的广东福建浙江省份的资本也会参与江西不良资产的竞争,因此价格仍维持较高水平。随着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江西资产目前的策略也如胡总所言,“吐故纳新”,盘活自身的存量,筛选优良的符合战略导向的资产进入公司,调整资产结构,加强公司的抗周期抗风险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最后,孙总提议各位同行携手努力,共建资产管理公司的“新生态”。

最后,浙商资产副董事长、首席战略官、研究院院长李传全博士进行会议总结。他认为,本次会议站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战略高度,各位专家的演讲兼具宽度和深度,会议还发布了中国不良资产管理系列教材和行业发展指数等相关成果,意义重大。最后,李传全博士还对参与本次会议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感谢。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热门标签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或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您的合作!

Copyright © 2017 健康网_我要健康网_我爱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