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经济新动能|抢抓大模型机遇,上海有哪些“牌”?|万千气象看上海
在这一轮大模型产业发展的初期,众多明星企业都诞生自北京,尤其清华这样的顶级高校为大模型创业输出了不少人才。
如果北京有创新策源,那上海有什么?上海大模型生态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海慈的答案是,上海可能有更适合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土壤。
4月23日,第一财经跟随记者团走访了位于上海徐汇滨江的模速空间,这是上海市在人工智能赛道上的重要载体。去年9月,作为全国首个、上海唯一的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挂牌成立,短短半年间,已有超过60家大模型企业以及200余家产业链上下游基础层、应用层公司的资源汇聚于此。
截至2024年2月,模速空间共有包括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商汤、MiniMax在内的15家企业完成了大模型备案,占上海市总数的62.5%,产业集聚度、显示度、影响力走在全国前列。
陈海慈介绍,模速空间要以“十百千万”为目标,打造十万方空间、引进百家创新企业、千款行业应用、万亿产业规模。“我们希望打造的是算力调度平台、开放数据平台、评测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综合服务平台,为入驻企业夯实要素保障。”
在半年里,模速空间如何能做到引入60余家大模型企业,尤其还有北京这样强大的竞争对手?陈海慈也和北京相关的负责人有过交流,他认为,在招商孵化的过程中,北京和上海是互相羡慕的,“北京有非常好的创新策源,发展到今天为止,很多优质的一些企业,背后都有北京Top高校的一些背景,所以我们很羡慕。但是这一轮来说,北京又在羡慕上海。”
陈海慈谈到,上海这一轮实际上有一种空杯的心态,因为上一轮移动互联网的踏空,这种前车之鉴让上海更加重视这一次大模型发展的趋势,所以会更有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做大模型的干劲。
上海的一个优势在于,能够把资金、信息生产要素和场景聚集起来,陈海慈表示,这三件事所形成的1+1+1>3的化学反应,是北京不如上海的部分,“在初创企业往下一步发展的时候,会需要资源供给的时候,上海会比北京好那么一点点。”另外上海市场机制更灵活,且和海外的距离更近,这对于未来大模型出海来说也更有优势。
此外,在大模型行业发展过程当中,对资金的需求可能是史无前例的大,所以模速空间也集成了由41家投资机构组成一个金融服务平台,形成一个服务于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资的接续,“无论是种子轮天使轮,还是后面的PE、IPO,我们都希望能够有不同的资金为他们做好融资的付出。”
除了常规的一些支持和服务,陈海慈提到,模速空间为入驻企业提供算力、数据的一些支撑。在之前的创业过程中,大部分企业资金都是给研发人员、技术人员,但是现在可能有接近一半的钱都去买算力了,所以降低企业使用算力的成本非常重要。
在算力方面,模速空间尽可能集成了上海市面上的高端算力,并且优先模速空间进行供给。在模速空间的大厅,第一财经记者看见一整面屏实时展示商汤智能算力调度平台的一些数据,其中提到徐汇算力池有4000P(Petaflop,衡量计算机算力的量化单位),赋能徐汇大模型企业18家。
另一方面,陈海慈表示,模速空间是市区两级唯一一个战略补贴政策落地的地方,在这里算力可以每季度稳定用现金的方式进行补贴,企业的现金流能够得到一定的改善。
除了算力,在数据上,之前这部分大多是由企业自己去解决。但是,爬虫所能抓取到的数据和公开网络上的数据都在面临获取瓶颈。目前,模速空间通过整合高质量的语料,能够进一步帮助企业去解决数据上的问题。此外,怎么将行业里的优质数据转化成语料,能够供给到大模型企业,这也是上海市目前在做的一个尝试。
在吸引力方面,陈海慈表示,除了这里对大模型产业支持的政策力度很大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在于生态。“在模速空间内的企业,你的上下左右,不论是路人还是邻居,包括这旁边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展厅所举办的活动,都是和大模型相关的。这就意味着,这里的产业浓度和生态的活跃度是其他地方所无法比拟的。”
(来源:第一财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