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A轮融资 艺术男写字楼开中医快诊所 60万用户预约上门刮痧拔罐
岐济健康创始人罗峰,是个会画国画、弹古琴、唱民谣、写剧本的艺术男。
导语
罗峰的创业是从“1”开始。组建岐济健康团队(原名:看中医)前,他已有一家中医线下门诊,“很赚钱”。罗本想用互联网将门诊做大,但慢慢发现中医最大的问题是离人群太远。
两年间,他4次迭代产品,尽可能提升标准医疗的发生频次。起初岐济健康以O2O模式,让医生上门问诊,但用户不太乐意,医生也不知道去哪。
之后团队整合中医线下门诊,主推挂号功能,让用户去门店内接受服务。“但这样一来,我们没法保证用户体验。”
第三次,他们将目光投向B端的团体诊疗服务。踩了个坑,也有一个收获。企业客户虽体量大,但利润率很低。可他们得出一个有意思的结论:中医治疗很适合切入上班族的碎片时间。
于是,罗峰从望京soho试点,搭建一个15~40平米的快诊所。用户可预约后前来诊断、治疗。“不要把它当成看病,累了、想放松,都可以来。”目前,团队已搭建4家快诊所,运营2个半月即可回本。
注: 罗峰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转回中医行业
从北航毕业,罗峰没有如家人所愿接管家中的中医门诊。“有志气的都不会。”他在外企做过也待过民企,在移动互联网、征信数据、广告销售等领域均有涉猎。
初次创业,罗峰和几个硅谷的朋友做了两个无人项目:无人咖啡机和无人健身设备。“但就当时来说,这项目太超前了。”
回国后,他发现周围的人都在谈论养老问题,“我不喜欢听人聊,一定要自己做”。于是,他去了全国老龄办做养老项目,一年半后又退出了。“最根本的问题是,养老市场没形成。”
离开老龄办后,罗峰多少有些失落。一天夜里,他和母亲坐下来聊天:
“妈,你觉得养老这件事我做得怎么样?”
“你能不能给我踏踏实实,做一个能用又实惠的东西?”
母亲的话他很认同。罗仔细考虑了一下,发现他的资源、长处还是在中医行业。但由于认知障碍、距离等原因,将用户送到中医面前是个较艰难的过程。
如何将既有的线下门诊做大?传统的玩法最多将其从1做到10,可无法实现从1到100的爆发性。
罗峰想以小型门店连锁的形式,让更多人用上中医诊疗。他将想法告诉了母亲,母亲不喜欢这种模式。“因为小型门店降低了医生的威严度,诊疗的仪式感下降,她不喜欢。”
但他觉得这个想法可行,便拿着做好的BP去见投资人。没想到,碰了一鼻子灰。此时正值O2O大火,与其省略服务场景相比,投资人们都认为开连锁门店的模式太重。
罗峰陷入两难,他需要资本将线下门诊做大,但显然连锁方案暂不可行。而中医是个人头生意,大家都在努力提升标准医疗的发生频次。“既然风口在O2O,那就借这一模式来提升频次吧。”
正式启动项目前,他曾在自己的门诊内做了近2000份用户调研。结果让他很有信心。“大家对健康的关注度在上升,并且愿意为此买单,这是最重要的。我们发现有一个巨大的市场要争取。”
2015年5月,岐济健康团队成立。罗计划以预约中医出诊为入口,为用户提供针灸、火罐、推拿、刮沙、问诊开药等医疗服务。
平台的所有医生需毕业五年以上,达到副主任医师级别。“因为只有这个级别的医生,才具备出诊资格。”
第一批种子医生来自罗峰的朋友圈,“我们自己就是医生,一招呼100多个医生就过来了”。之后,通过用户推荐、医生推荐、团队BD等方式,医生团队不断扩大。
平台医生需接受团队的统一管理。罗峰设立了一套针对医生的监管机制,通过抽查、监测等方式控制医生的质量。
同时,他们将整个出诊流程标准化。让诊断、治疗、开药、反馈,可控、可追记、可复制。“医生以何种方式治疗你,反倒是中医的魅力,我们的标准化只限于治疗过程。”
4次产品迭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