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网红”背后的中国危机:中医药在西方真的那么红吗?(3)
在哲宗看来,医术比治国之术还重要。但这些积累下的经验和精华无法用现代科学标准和数据说明,于是它们失去了信任,走上了风雨飘摇之路。
在东西文化之争过程中,中医不仅在西方被斥为“伪科学”,中日韩也都曾打压过它。但现代科学和医学也囿于局限,不能完全解释和应付这个世界,于是又向回追溯古老的智慧。
日本明治维新后废止汉方药馆、禁止汉方自由买卖……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患慢性病、过敏性疾病的国民人数迅速增长。西医常常束手无策,而汉医却往往有出乎意料的效果,这才带来二次复苏。当时中日建交,中国中医药的大量成果再度被介绍到日本。
而中国能够保留这些成果,则在于毛泽东主席的大力扶持。50年代初,卫生部副部长王斌提出,中医是封建医,应随封建社会的消灭而消灭。毛泽东提出“古为今用”,中医才得以存留下来。
“中医是基于生命的医学,西医是基于疾病的医学。”中医名家王永炎院士说。
在追求自然、有机、绿色生活的潮流下,国内出现了“中医养生热”。而西方从排斥中医到信中医、看中医的过程,逐渐开始出现“中医热”,中医药作为合法的医疗保健手段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纳入医疗保健体系。
不过由于中医和西医在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上存在本质差别,中医药在大多数国家还归属于替代医学或补充医学。例如,川贝枇杷膏是作为草药膳食补充剂进入美国市场,所以美国人并没有把它当做药来服用。
目前,中国有9家中药企业在开展美国FDA药品注册。虽然已经努力了15年,复方丹参滴丸、桂枝茯苓胶囊等品种仍处在临床试验研究的不同阶段,至今没有一个品种成功突围。
而且由于国内企业对名优中药配方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致使这些配方被其他国家抢先申请专利,日本的210个汉方药制剂的处方全部来自中国。
中医药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又利在当代。面对种种乱象和传承发展的紧迫形势,2016年年底,我国同时发布了《中医药法》(去年7月1日起实行)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我国“国家战略”。
《中医药法》对国内国外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它不仅改革完善了中医医师、诊所和中药等管理制度,对突出问题作了有针对性的规定,也有利于建立统一的中医药世界标准。
中医不必与西医争长短,但也应该有自己的独特语系。
【5】
西方对东方文化有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个是轻蔑和漠视,另一个则是神秘和浪漫化。
在这个社交泛滥、一切都靠“秀”的时代,后一种人把中华文化当作猎奇的时尚,装点自己的个性,但并不是真正理解中华文化。
网络上,有外国人把枸杞做各种搭配,现在又有人炫耀把川贝枇杷膏当零食吃、配菜吃、调酒喝。他们和那些不认识中文字却觉得很酷,就不管不顾地纹在身上的人一样,只是为了秀而秀。
不过,纹错字最严重的后果无非是啼笑皆非的笑话,乱吃药则会危害健康和生命。
例如,正在感冒发烧、脾虚、腹泻、身体有炎症的朋友不宜吃枸杞,蜜炼川贝枇杷膏也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患有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更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枸杞、川贝枇杷膏、马应龙痔疮膏、风油精……这些“网红中药”让欧美在针灸、推拿、按摩之外,对中医药有了更多的印象。但是要想真正复兴中医药的荣耀,让国人真正为民族文化感到自豪,还路漫漫其修远兮。
“中医药是我国非常宝贵的财富,但是,这么丰富的资源以及古人所留下的丰富经验,并不是我们拿来就可以用的,是需要在古人的基础上再探索、再思、再挖掘,才能创造出价值。”屠呦呦说。她因为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