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人民政府
中医养生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智慧结晶和文化瑰宝。近年来,随着现代人生活的富裕和对健康的重视,中医养生正成为一种时尚。人们对中医养生的关注和认可,强烈刺激着中医养生保健行业的发展,政府层面医疗卫生工作“抓预防、治未病”预防为主的态度和方针,成为推动中医药相关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眼下,一个全民预防的时代正悄然走来,就此产生的一些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养生之“热”
纪阿姨今年70岁了,一年前因为受凉落枕,她到家门口的一家按摩店进行颈肩按摩,从此步入了按摩养生的大军。“原来有颈椎病、肩周炎,按摩按摩感觉确实轻松多了。”纪阿姨介绍,正因为对按摩治疗的效果满意,她决定每周进行肩背按摩。三个月后,按摩店增设了足疗项目,她又办了一张足疗卡,开始每周一次肩背按摩加一次足疗。一个冬天过去了,原本畏寒的纪阿姨开始感觉手脚发热,不再总感觉冷了。于是,纪阿姨开始向亲戚朋友介绍自己的按摩治疗的成效,也时不时建议长期伏案工作的女儿去定期“按一按”。
事实上,针对亚健康人群的养生保健便越来越受热捧,像纪阿姨这样办卡定期消费的人群越来越多,其中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入伏以来中医科推出主打冬病夏治的“三伏贴”再次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该院中医科主任尤德明介绍,今年入夏以来,有上千患者前来进行“三伏贴”治疗,其中仅小孩就有500多人。
而在正规医疗机构之外的市场上,除了依靠按摩技艺疏通经络穴位的盲人按摩店外,一些针对爱美女士或者产后女性主打经络疗法、足疗、汗蒸、按摩、推拿、针灸、拔罐、中药减肥等各色疗法的中医养生馆也越来越多。
张女士平时工作压力较大,工作之余喜欢去美容院进行保养放松。中药熏蒸、艾灸等都是她经常进行的项目。今年夏天,张女士所去的美容院推出了中医拔罐疏通经络的服务,经常肩背不适的张女士自然而然进行了体验。美容院工作人员针对张女士平时的情况,建议她拔“血罐”,所谓“血罐”,就是拔罐中用针刺破表皮,将导致身体不适的“离经之血”借助拔罐器的负压吸出来。起初,张女士有些犹豫,一来不知道疼不疼,二来,一旦刺破皮肤,所用的针和公用拔罐器消毒情况到底怎么样并不明确,可担忧还是禁不住肩膀的酸楚,她最终还是尝试了这个项目。
在张女士进行消费的美容院,一位工作人员一边为客人按摩一边让张女士放宽心,说美容院顾客身体都比较健康,这样的中药熏蒸、艾灸及拔罐等项目,他们每天要接待十多位,并且仪器每天都会进行清洁消毒。
在一家主打中医经络方法通乳的母婴店,因为相信中医疗效前来通乳的哺乳期妇女络绎不绝。一位刚出月子的妈妈告诉记者,每次来通乳都要提前一天预约,来了还要排很长时间的队,“店主忙得根本不会像市场上普通的催乳师那样上门服务,如果哺乳过程中乳腺有炎症或者引起发烧,哪怕没出月子,也只能让家人陪着到店里来治”。
采访中,几位受访者都表示,中医药在中国发展了数千年,出于这份信任,人们在治疗、美容、保健等方面,更倾向选择中医中药。市卫计委中医科主任钱华介绍,养生“热”的兴起,令人们对中医药行业的关注与日俱增。
市场之“乱”
在市区的部分美容院,可以看到这样的宣传广告:“中医疗法,精油配合按摩,改善卵巢功能”;“针灸疗法减肥,一个月包瘦20斤,无效退款”。一位某美容院推销人员告诉记者,单页上的这两款项目,是他们店内最火爆的两种,现在仅体验过的会员就有100多人,她还翻出记账的小本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人名以及她们所做过的项目。另一位美容院推销人员则积极推荐自己店内的一款美肤产品套盒,除了补水、除皱纹、收缩毛孔外,她特别强调,自己店里的美肤产品是纯中药成分,能够排毒的同时补水祛皱。记者观察发现,这组套盒内仅有三样产品,一瓶所谓排毒的按摩霜,一瓶收缩毛孔的水,一套商家宣传能封口重复敷贴两次的面膜。简单的几样产品,价格却高得离谱,一套1280元。为了鼓动记者购买,这位推销人员说,“现在店里在做活动,如果一次性买两套,价格一共1580元,非常划算”,并且介绍,会员中已经有200多人购买了该套盒,几乎人手一套。
尤德明对市场上中医诊所、养生馆的突然涌现并不奇怪,在他看来,国家和地方政府推广中医药,主张“治未病”的政策方向非常好,但行业内一些不问病情实际、乱打“包票”、一味挣钱的人祸害了中医。
“有次我去做足疗,就顺口问了句按摩的师傅足底有哪些穴位,没想到这按摩师傅完全是门外汉。按的时候我还发现,他根本不知道足底肌肉的走向,根本是在乱按一通。”尤德明说起自己的经历,有些哭笑不得。
今年7月1日,国家出台《中医药法》,改变了以往开办中医相关诊所需要行政前置审批的要求,对中医诊所施行备案制。加上人们对保健养生的重视,今年下半年,各种打着中医、名老中医旗号的诊所、养生馆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市场上现身,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们对中医药行业认知、选择的混乱。各种打着中医养生、经络养生旗号的养生馆或散布于街头巷尾,或藏身于社区小院,或挂牌于写字楼商场,大有遍地开花的势头。不少打着特色中医养生招牌的会所为了挣钱快,超范围经营、非法行医的事情并不鲜见。收费昂贵之外,养生效用究竟多少,根本无法衡量判断。
市卫生监督局医疗机构科副科长朱鲲表示,针灸这类具有创伤性、侵入性的技术方法,属于医疗手段,所从事的个人需有行医执照,且对场地也有一定的要求,否则涉嫌非法行医。例如美容院这样的非医疗场所中,针灸就是不被允许的项目,属于非法行医。另外,针灸操作不当可能出现“晕针”,需要及时抢救,如果在家中进行时出现意外,容易贻误治疗时间。
市场鱼龙混杂,一些披着中医养生外衣的“伪专家”大肆敛财的同时,也给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伤害。一方面,美容养生机构主打“中医”牌并不合法;另一方面,尽管《中医药法》已经出台,但相关的配套管理细则并未落地,令卫生执法部门的监管处于尴尬的“过渡期”。制度的缺失,导致卫生部门对中医保健养生机构监管难度大,无据可循。
此外,传统中医药行业治疗时主要依赖每个医生的主观判断和用药习惯,行业发展缺乏统一的规范和用药标准,也成为人们判断难、市场监管难的因素之一。
“在人们传统观念里,生病了才去医院看。这实际上已经成为正规医院医疗机构中医科发展难敌口口相传的美容院、养生馆的原因之一。”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评价。“手中一把草,祛病保健康”是张放明在自己诊所大门上贴出的一行大字。多年从事中医治疗,张放明医生认为,当前市场需求旺盛的同时,执业中医师实际面临青黄不接,“学中医的不懂西医,去基层踏实瞧病的少,临床经验少,都是中医中药行业发展的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