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健康网 > 中医养生 > 正文

吉林:打造国内首选避暑休闲名省

编辑:我要健康网 时间:2018-08-24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23日讯 日前,吉林省出台了《关于推进避暑休闲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吉发〔2018〕21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选的避暑休闲名省、新兴旅居大省、国家避暑中心,特色鲜明、系统完善的避暑新经济初步显现。

  《实施意见》提出,将从以下几方面主要任务着力推进避暑休闲产业创新发展:

  一是生成避暑休闲文化,重点深耕传统地域文化,打造时尚休闲文化,挖掘东北亚多元文化,培育低温养生文化和发展壮大文旅产业;

  二是优化提升四大传统业态,重点打造长白山山地避暑新标杆,丰富拓展滨水避暑,加快开拓森林避暑,提质升级乡村休闲;

  三是突出发展三大新兴业态,包括优先发展避暑康养、重点推进研学旅行和引导激发避暑旅居;

  四是积极拓展产业链条,包括大力推动产业要素集聚,大力培育“避暑旅居+服务创新产业链”和大力推进“避暑康养+医养+食品+产品制造产业链”、“避暑运动+节事赛事+装备制造产业链”、“避暑休闲+电子商务+特色产品产业链”;

  五是重点强化三大产业支撑,针对人才、科技、基础设施短板,提出创新举措,提升支撑避暑产业发展能力。六是着力构建全域网络,包括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实施名城带动战略;

  七是塑造一流避暑品牌,包括打响国家级避暑品牌,建立一体化营销体系,加强区域间协同战略,发展避暑节事会展经济。

  以下为政策内容:

  避暑休闲产业是夏日经济的新形态、吉林省振兴发展的新领域。立足于优良的生态环境,利用好全域温润清爽的战略性气候资源优势,重设起跑线,发展新经济,创新推进避暑休闲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避暑休闲美好生活的高品质需求,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向时间空间要产业,向生态气候要效益,努力将我省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领先的避暑休闲名省和新兴旅居大省,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吉林提供强大支撑。

  (二)总体思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于“三季应一夏”的时间优势,着手于“三带一二”的避暑新经济,着实于“山水林田城”的发展空间,着眼于“旅居新人口”的战略高度,统筹推进“一山引领三江、名城带动全域”的发展格局,全力营造“宜游、宜养、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系统构建“特色鲜明、创新驱动、功能完善、交叉融合”的现代避暑休闲产业体系。

  (三)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游客需求作为市场导向,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避暑休闲需求;将引进“旅居新人口”作为发展红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坚持改革创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重点突破制度创新、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破解避暑休闲产业资源配置市场化难题,加强科技、商业、资本、管理创新,培育创新价值链。

  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和绿色标准实施全过程绿色管理,规划、开发、建设与运营管理全价值链的避暑休闲产业。

  坚持文化生成。培育温带生态避暑生活方式,倡导传播低温养生理念,把生成避暑文化作为推动避暑产业发展的内生性持久动能,打造国家避暑目的地品牌。

  坚持四季融合。统筹谋划夏季避暑、冬季冰雪及春秋四季产业发展,实现“避暑”“冰雪”双轮驱动,以两季繁荣带动春秋,驱旺全年。

  (四)发展目标。到2022年,基本建设成为国内首选的避暑休闲名省、新兴旅居大省、国家避暑中心,特色鲜明、系统完善的避暑新经济初步显现。

  改革创新与政策重点突破。创新性提出避暑休闲产业用地政策,建设稳定有预期的避暑新经济营商环境,制定针对旅居新人口服务政策,以创新为主导的配套政策、激励政策完善有效。

  市场体系与主体活力迸发。建立开放、公平、有序、竞争的避暑休闲市场体系,实施“百千万避暑产业活力工程”,培育百家国内外知名避暑休闲领军企业、千家创新型中小企业、万名双创人员参与发展,让市场活力充分迸发。

  综合实力与创新能力凸显。避暑休闲产业综合收入超万亿,各类产业集聚区达到30个、避暑休闲基地达到50个,建成10个以上避暑名城,打造20个以上特色避暑名镇;年避暑休闲过夜游客达1亿人天,省外、境外到吉旅居人口达100万人;避暑康养、旅居、研学三大新兴业态行业集中度超过30%;引进高水平创新团队50个,高端双创人才新增1000人以上;避暑产业创新科技投入比例大幅提高。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 | 热门标签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或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您的合作!

Copyright © 2017 健康网_我要健康网_我爱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