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养生文化(2)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华文化的背景下发生的,特定的地理环境、人文背景决定了养生学的基本面貌,而天人合一则是最重要的特征。中国古代以农为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更决定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自然界提供了人类生活所需要的一切资源,人在其间生长、劳作、采摘,一刻也离不开它。在长期的劳作中,人们对于自然或者说上天的态度也充满了敬畏之心。在人们看来,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永恒不变的,“如月之恒,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小雅·天保》)由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顺应自然的种种变化,如《幽风·七月》就按照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依次介绍了人们日常生活和劳作中顺应自然变化的情形。
就现有资料来看,预防与保健养生的意识早在商代就已经相当明显,从环境卫生到饮食居处,乃至于房事卫生,都已经有了萌芽[⑥]。而到了《诗经》中所反映的殷周之际到春秋中叶时期,养生文化相关的内容已经更为丰富多姿。兹择其较为集中者分为五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2.1 医药养生
《诗经》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尤以名物为多,所以孔子说学《诗》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而这些名物则包括了数量众多的可以药用的植物、动物、矿物,《诗经》也被认为是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具体药物的书籍。单以植物而论,《诗经》中涉及植物达130余种,其中可以作为药物的有50余种。此外,还有80多种动物和十几种矿物,其中也有不少可以作为药用。
《诗经》中记载的这些药物以及在医疗、养生方面初步的应用可谓弥足珍贵。“尽管《诗经》中所记载的药物知识还是零碎的、十分简单的、不确切的,但却真实反映了我国早期药物知识的纯朴,其中许多药物被后世本草著作采用,为后世临床家所习用。”[⑦]虽然书中记载的这些动植物在当时是否入药开有待进一步的考证,但后世的许多本草书籍中都将之作为药用。如《诗经·大雅·板》中以“不可救药”来形容政局的不可救治,显然表明当时对于药物与疾病的关系认识已经到了非常成熟的地步。“曾有学者统计,《诗经》中涉及药物生长状态、种类、科属、采集、服用情景的描述多达48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农业知识在药物种植、采集中的运用。”[⑧]
《诗经》中并没有直接用药来养生或者疗疾的记载,但字里行间透露出许多相关信息。如《诗经》在艺术上的重要特点是赋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其中尤以“兴”为最大的特色。所谓兴,主要是诗人看到某种事物或景象,有所感而吟唱,起兴之物往往与诗歌的主题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如《周南·芣苡》一诗描述了妇女采摘芣苢的快乐场景。芣苡即车前子,是一味常见的药材,全草及子皆可入药,古人认为芣苢有利妇女怀孕、生男孩,亦能扶正胎位。所以诗人在此以芣苢起兴,实际上则蕴有求子之意。再如《郑风·溱洧》,诗中男女相谑,“赠之以芍药”。据社会学家的研究,则认为古人当时已经知道芍药具有“媚药”的效果,故此以赠芍药为互相调笑。又如《卫风·芄兰》中提及“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芄兰又叫做“萝藦”,具有壮阳的效用,这里以芄兰起兴,则或与童子的身份有关[⑨]。
自近代学者闻一多发表《<诗经>的性欲观》等文,开启从人类学、社会学角度来研究《诗经》的先河至今,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其中颇多涉及与医药养生有关的内容,对于认识《诗经》中医药知识在养生方面的应用不无裨益。
2.3饮食养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