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北卡中医针灸遇"干针" 华人力保针灸声誉
仅有医术不够,还要会做生意
有条件时自立门户,不想太累就跟着别人打工,小孩不到半岁的新妈妈夏延明,生孩子前关掉了与别人合伙的诊所,现在在罗利周边小镇Holly Springs一家美国人开的诊所打工。
上海中医科大学针灸推拿专业科班出生的她,在这个开了18年的诊所,接触到一个特殊的病人群体——住在附近的美国老兵。军人在恶劣战争环境下留下的关节疼痛、精神抑郁等顽疾,如果针灸治疗能起到实效,其费用政府可以报销。今年68岁的针灸师女老板独具慧眼锁定这块资源,雇请夏延明做针灸,还有一个按摩师、两个前台服务员,居然把生意做得经久不衰。
医疗保险不覆盖或不完全覆盖针灸,是针灸师收入远不能与西医医生相比的主要原因。李臻大夫说,有些在国内学中医的,来到北卡试了试,最后还是转行学电脑、统计去了。即使在大型医院开设专科,陈武年医生介绍,因为美国退休医保没有覆盖中医,他的病人有一半是用现金结算的。
对于私人诊所而言,夏延明告诉记者,就是保险覆盖了,跟保险公司打交道的过程实在太繁琐,最后不知道钱拿不拿得到,还不如维持现状收多少算多少。
将美国医保政策吃透用足的华人医生也有。
李晓东,在北京学的是西医,移民加州开始涉足中医,1998年搬到北卡美丽的海滨小镇New Bern,开设第一家针灸诊所的她,同时投资几家西医诊所,让她成为不可多得的管理高手。
她说,从2006年开始,联邦保险实际上覆盖了部分针灸专案;经过北卡针灸中医学会不断呼吁和交涉,州政府也从去年开始也将个别针灸项目纳入报销试点。她曾雇用4个人来专门跟保险公司打交道,将能够争取到的权益基本都争取到了。“医院只教你如何当医生,没有教你如何做生意,我们华人在这方面比较欠缺。”她说,如果大家加强交流、合作用好保险政策,既为就医者减轻和经济负担,也让诊所受益,何乐而不为?
“干针”是不是针灸?
记者走访的每一位华人中医,都不约而同谈到他们正与“干针”打得难解难分的官司。
英语流利、热心公益的李晓东,是北卡针灸证监会委员会9名成员之一,任秘书长,也是发起和推动针灸与“干针”斗争的核心人物。
“北卡针灸证监会是北卡州政府设立的非盈利性机构,代表和维护消费者利益。”她介绍,证监会状告“干针”(Dry Needling)危害消费者健康和针灸声誉的案件,2015年在夏洛特地方法院开庭,经过数次审理,去年12月最后一次庭审到现在都5个月了,判决结果至今迟迟没有公布。
“干针”是由北卡物理诊疗委员会监管发证的治疗手法,只要求从业者经过20多个小时培训就持证上岗。物疗委员会认为,这种疗法不需要掌握传统针灸理论,是有别于针灸的西方针刺疗法。
可干针演变到现在,针灸器具替代注射针头,治疗原理和手法与针灸无异。
李晓东介绍,针灸证监会规定,针灸执业者必须经过3000多个小时的培训、上百小时由老师指导的实习,才可获得参加考试资格。可“干针”因为从业门槛低,从2010年开始短短几年内迅速发展到200多家。“我们已经听到‘干针’导致病人肺穿孔的投诉了,如果不遏制这种趋势、改变鱼目混珠的管理现状,听任更多干针技师进入临床,必将给更多病人造成伤害。”
“针”锋相对缠斗无解
针灸证监会向地方法院状告北卡物疗委员会后,7名“干针”从业者随即向州高级法院状告北卡针灸监管会乱作为,用公权打压“干针”、导致不公平市场竞争。该案也在罗利数次开庭,目前尚未结案。
正在针灸与“干针”斗争僵持不下时,李晓东也传递一个接一个好消息:新泽西州总检察长裁定最近物疗机构不能开设“干针”专案,依据是当初立法界定物理疗法的范围是不能“穿刺皮肤”;5月19日,俄勒岗州总检察官在回答物疗委员会有关“干针”是否属于物疗行医范畴时,他干脆利落地回答:不!
“维护针灸的声誉、让中医在海外发扬光大,是华人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李晓东吁请华人社区关注中医针灸的命运,为打赢陷入僵局的两起官司出谋划策。(毛苌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