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健康网 > 中医养生 > 针灸推拿 > 正文

望闻问切走出去 这些“洋面孔”为何爱上浙江中

编辑:我要健康网 时间:2018-05-03

达琳是该院近20年的老朋友,串门生长发育门诊,有中文与患儿打着招呼。.jpg

  浙江在线-健康网5月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宁 通讯员 于伟 汤婕)“五一”小长假前夕,身在杭州的美国人达琳没有入乡随俗准备放假。两周来,她每天一早到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跟着自己的中国老师、医院针灸科主治医师周海江门诊查房、望闻问切。

  近日,记者在省中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见到了不少专程到浙江学习中医技术的“洋面孔”。与达琳一同到省中医院学习的,还有20余位来自美国芬格湖群针灸与东方医学院的学生。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金发碧眼的医学生、医生慕中医之名来到浙江,将这一传统医学技术带向大洋彼岸。

  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更是为我省中医药事业“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一封邮件结下渊源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部分外国留学生开始到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等地学习中医技术,在海外掀起“中医热”。

  外国留学生对中医技术的“组团式”学习,则是从1999年“浙江省中医临床国际交流中心”在省中医院成立后开始,这一机构承担着浙江省中医药事业海外传播的重任。

  第一步,要怎么主动走出去?中心的医务人员想到了一个大海捞针的办法,他们将精心制作好的中医推广小册子,逐一发到从网上搜集的美国医学院校教师、学生的电子邮箱里。

  达琳是回复电子邮件的人之一。

  受家庭环境影响,达琳从小就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早在1981年,她就在美国芬格湖群针灸与东方医学院学习中医。

  达琳毕业后留校任教,并考取了美国医师执照。1999年,凭着一直以来对中国、中医和浙江的强烈好奇心,她很快回复了电子邮件。

  也就是在那一年,达琳开始了在省中医院的学习,“中医技术有它不可取代的优势,掌握这项技术应该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她说,在这里,她看到了针灸、推拿等中医技术的应用,也体会到了中国人对传统医学的热诚。在近20年的时间里,每到4、5月份,达琳就会带着美国学生到省中医院学习,他们都是从主动申请到中国学习的医学生中选拔而来,在中国期间,他们走进针灸科、中内科、儿科、肿瘤科诊室,在临床一线学习技术。

  据统计,“浙江省中医临床国际交流中心”成立以来,省中医院每年接收来自美国、以色列、比利时、捷克等国家的留学生200余人次。他们不远万里前来“取经”,为传统的中医技术走向海外,贡献着力量。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不只局限于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上,更重要的是通过培养留学生的方式,输出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国中医药文化。”省中医院党委书记黄琦告诉记者。

  飘洋过海针灸推拿

  4月底,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白俄罗斯明斯克地区医院物理治疗师叶丽娜一行3人,在这所以针灸推拿技术为特色的中医院里,开启为期45天的交流学习。

  到浙江学习中医,针灸、推拿技术成为各国留学生们不约而同的选择。

  在医院针灸诊室内,叶丽娜除了专注于她的中国老师、医院针灸科副主任韩德雄的每一个专业外,还观察着病人的反馈,并用手上的纸笔不断记录。“针灸、推拿技术是不需要药物辅助的‘绿色’治疗方式,在国际上有着非常高的认可度。” 韩德雄说,比如针推技术对哮喘的治疗,已经得到国际认可。

  早在30年前,中国的针灸技术就已经出现在白俄罗斯。“白俄罗斯的很多患者对针灸有一定了解,并将它作为一种奇特的治疗方法。”叶丽娜告诉记者,她希望在浙江进行专业的学习后,能够进一步推广针灸技术。

  今年1月,浙江与明斯克地区共建的中医诊疗中心正式成立。3位来自浙江的中医师向当地民众展示着针灸、推拿、理疗等中医技术,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在白雪皑皑的白俄罗斯聚起“人气”。

  为了让叶丽娜等人尽快融入本土的学习环境,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医生们专门设置了特色课程,并编写了简易的英文教材。

  浙江与明斯克地区的结缘,还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2016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多部联合印发《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要求到2020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建设30个中医药海外中心。去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实施意见》也明确,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医药交流与合作。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 | 热门标签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或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您的合作!

Copyright © 2017 健康网_我要健康网_我爱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