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咋玩?深圳计划新建成14家公立医院 10家在原关外
    深圳新闻网6月22日讯(记者 刘梦婷 通讯员 深卫信)深圳医疗机构的设置也有了“十三五”规划。近日,深圳市卫计委公布了《深圳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年-2020年)》。 “十三五”期间,深圳计划新增床位2.5万张以上,新建成14家公立医院;新增执业医生1.2万名以上,常住人口千人床位数达到4.3张、千人医生数达到2.8名、万人全科医生数达到3.2名;全市10个区(新区)都将建立基层医疗集团,社康机构将翻倍,达1200家左右。
    深圳将按照“公平可及、统筹整合、科学布局、协调发展、中西医并重”的原则,重点“补短板”和“强基层”,大力增加医疗资源供给,促进医疗资源科学均衡布局,整体提升医疗水平。
    
    根据这份规划,深圳将按照“公平可及、统筹整合、科学布局、协调发展、中西医并重”的原则,重点“补短板”和“强基层”,大力增加医疗资源供给,促进医疗资源科学均衡布局,整体提升医疗水平。
    规划 1
    做大“医疗蛋糕”
    计划新建成14家公立医院
    “十三五”期间,深圳将新建或改扩建60余家公立医院,其中新建成14家公立医院,使三级医院达60家以上,三甲医院达到20家;新增床位2.5万张以上,可供应床位达到6.4万张,常住人口千人床位数从2015年的3.4张增加到4.3张。
    
    解读:作为人口急速增长的一线城市,深圳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与北京、上海、广州有较大的差距。
    因此,增供给、补短板、优结构、促均衡是深圳医疗卫生的首要任务。
    深圳新增的医疗资源将重点向原特区外的医疗薄弱地区倾斜,新建成的14家公立医院,有10家位于原特区外,龙岗、龙华、坪山、光明、大鹏等区域将获“重点关照”。
    深圳市“十三五”期间
    新建公立医院
    
    备注:远期规划床位数将高于表中的可供应床位数
    规划2
    做强“医疗核心”
    各区都建区域医疗中心
    “十三五”期间,深圳将建设综合区域医疗中心17个,中医区域医疗中心1个,专科区域医疗中心9个,在全市形成均衡布局。
    
    解读:区域医疗中心是各片区医疗体系的是“带头大哥”,主要以市属医院或区级三甲医院为核心,承担周边区域内的疑难复杂危重疾病诊疗、医学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及临床重大科研等任务。
    此外,三级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的布局也要更均衡。
    深圳支持具备条件的二级医院升级为三级医院,将按三级医院的建设标准,完成沙井人民医院、松岗人民医院、横岗人民医院等10家街道医院的提质增效工程;
    鼓励其他二级医院转型为专科医院,在全市组建中医、儿科、眼科、心血管病科、妇幼保健等若干个专科联盟。
    深圳市区域医疗中心规划
    (2016-2020年)
    
    规划3
    做实基层医疗
    各区全面组建基层医疗集团
    “十三五”期间,深圳将建立10家以上基层医疗集团或紧密型医联体,每个区(新区)至少1家;社康机构将从2015年的613家增加到1200家左右,其中一类社康中心302家、二类社康中心417家、社康站481家。
    到2020年,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将显著提升,承担全市75%以上的普通门诊量。
    
    解读:深圳的基层医疗集团,将参考2015年8月成立的罗湖医院集团模式,由三级综合医院牵头,若干家社康中心、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共同组成,推行医院-社康中心一体化运作,通过财政补助、医保支付和医疗收费机制改革,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做大做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实现“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中心”,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
    对于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社康机构),深圳引导一级医院或门诊部向社康机构转型,同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各类社康机构,并提高社康机构的设施设备、人力资源配置水平,在社康中心设置专科医生工作室促进“专家下基层”。
    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
    规划数量(2020年)
    
    规划4
    增强人才队伍
    提高医务人员薪酬待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