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纪念著名中医推拿专家刘开运逝世十周年
本报记者 欧阳文章 周胜军
如果有人谈到湘西,说起沈从文、黄永玉、宋祖英,他们的名字如雷贯耳,众所周知。因为,他们在文学、艺术、音乐领域声名卓著,影响深远,不愧为湘西骄子。但如果有人说到刘开运这个名字,除了医药卫生界外,估计很少有人知晓其人其事。刘开运何许人也?可以和沈从文、黄永玉、宋祖英相提并论吗?揭开层层迷雾,溯源茫茫时空,我们走进刘开运,让这朵掩埋于湘西大山深处的“奇葩” 昭示于世人。或许,这便是对一位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医学事业的老人最好的纪念。
祖上御医 代代相传
刘开运,1918年出生于湘西花垣县麻栗场镇沙科村,中医世家,苗汉后裔,祖上曾担任清廷御医,家族行医有三四百年历史,祖辈相传,世代相续。刘开运从小耳濡目染,自幼跟叔父研习中医、草医。
虽然有这样良好的家族传承,不过,起始,刘开运并没打算以从医为业。他自小进私塾,熟读经书,后进入中等师范,毕业后,当了一名小学教员。上世纪50年代,成为花垣县一所小学校长。
然而,有两件事情深深触动了刘开运,让他重拾家业,传承、发扬祖上医术,最终走向医学道路。
刘开运一共生有3男3女。20世纪50年代初,刘开运在远处教书,无暇顾家,大儿子不幸因病夭折,这件事对他触动非常大。丧子之痛,让他终身遗憾。一个医学世家的孩子都被病魔夺去生命,可想而知,其他普通家庭在那个缺医少药的时代会有多少悲剧!
还有一次,刘开运教书回来,见一老百姓家门口有一棵树,树上贴着一张红纸,刘开运走近,上面写着:“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哭夜郎,君子路过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亮”。这是湘西地区的一种封建迷信,老百姓出于对病魔的恐惧、无奈,想出这些祈天求地的法子来祛除病痛。他不禁感叹,湘西地区经济落后,老百姓要不不看病,要不看不起病。
这两件事对刘开运触动极大,心里暗暗决定要利用自家宝贵的医学资源,精研医术,为改变家乡落后的医疗条件做一些贡献。
自此,刘开运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医学研究上。很长一段时间,他一边教书,一边将其祖传中医、草医相互糅合,把汉、苗医药熔于一炉。同时,也开始学习推拿。
在学医过程中,刘开运从小打下的私塾功底和教书多年积累的知识帮了大忙,加之本身天资聪颖,悟性极高,在不断研习的过程中,他不但能够很快很好地掌握家族遗传下来的医术,而且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慢慢地,不少远近病者开始慕名而来,特别在小儿推拿方面,刘开运将小儿推拿与中医、草医结合起来,手法独到,渐成气候。在麻栗场镇,在花垣县,在湘西自治州,刘开运声名渐震。
走出湘西 开宗立派
1958年,是刘开运生命当中的一个转折点。当时,国家鼓励大力发展中医,毛泽东主席提出:“祖国的中医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该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为响应领袖号召,全国上下到处掀起了发现、举荐中医人才的热潮。
刘开运这朵深山里的“奇葩”生逢其时,就在这个时候被发现了。
很快,在医学方面初有造诣的刘开运被推荐至州里。州卫生行政部门通过对刘开运的初步考察后将其派往长沙进修学习。不久,他又被派往上海参加“推拿短训班”。
在短训班期间,因为刘开运本身在推拿方面具有深厚的基本功和独到的手法,所以,他既当学生,也当老师,经常给短训班的同行上课。课堂上,刘开运技法精湛,手法独特,效果显著,很多上海、北京来的专家都来听他的课。
在中医推拿界,刘开运这个名字也就慢慢开始传播开来,业内很多人都知道———“湘西有个刘开运,了不得!”
在上海这段时间,刘开运开阔了视野。当时,中医推拿以上海的“海派”,北京的“京派”最负盛名。刘开运在学习过程中,融各家之所长,逐渐加以挖掘、涵养并予以提升,从而形成自己的特点。
从上海回来后,刘开运进步非常显著。本来应该回家乡湘西的他被湖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挽留,在该校担任教学和医疗工作。
在湖南中医学院近十年期间,刘开运凭着对中医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执著追求,十年如一日,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潜心研究中医经典名著和历代医学论著,收获颇丰。特别在小儿推拿这一专业领域,他逐渐获得了足以开宗立派的重要学术积累,其学术境界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