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外学中医人数陡增 学习最多是针灸(图)
老外来京学中医人数陡增
本报记者张良如报道“没想到来学中医的外国人那么多,我接待留学生团的课程都已经预约到10月份了!”昨天,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内科杨国华主任医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感叹。
连续两个多月
不断有留学生团
从今年6月份开始,杨医生就没闲着,除了出门诊看病人,就是接待这些留学生团,忙的时候每天都有留学生团跟在后面,平常也是一周有两三天要带着留学生团。
上个月刚送走墨西哥团和德国团,现在又来了爱尔兰团,下一个将是巴西团。
今年人数
比去年高出近一倍
杨医生的感受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统计数据是一致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学院对外培训办公室主任马良宵介绍,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有外国留学生开始到中国学习中医,但当时是公费学习,一年也就几个学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外国留学生到中国学习中医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年人数在100多人。而从2000年到2005年,每年学习中医的外国留学生人数达到了200多人。今年的人数则比去年要高出近一倍,达到了400人左右。
由于多数来京学中医的外国人都由北京中医药大学负责接待,因此,这所大学的数据很有说服力。
北京是外国
“中医学生团”的集散地
杨医生介绍,近年来她已接待了来自30多个国家的“中医学生团”。留学生团主要来自欧美、中东、韩国等国家,而且越是发达国家留学生团就越多,人数在20人左右的大团,主要来自德国、英国、西班牙、墨西哥、法国、丹麦等国家。
这些“中医学生团”一般会分成几个四五人的小组,然后分到一些医院,除了前面提到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像广安门医院、中日友好医院、西苑医院、东方医院、东直门医院等,也有接待任务。
杨国华介绍说,北京是很多外国“中医学生团”的集散地,从对中医圈的了解看,北京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全国的趋势。
学习内容
最多的是针灸
据介绍,这些学生一般在25岁至50岁之间,但也有年龄大的,最大的有70多岁。学习内容最多的是针灸,其次是中药(成分、药方等),然后是推拿。每个外国团的实习期一般为一个月,主要是和不同医院的不同医生出门诊,学费在8500元左右。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不同中医的不同看病方法,以及了解一些在国外很少见的症状的特征。当然也包括看不同患者的脉象、舌苔。然后是根据选择的组学习具体的内容,如针灸组就要学习扎针的穴位、扎针的技巧和方法等。
一个月的学习
基本学会运用中医
只有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会不会学不到什么真本事呢?杨国华说,其实中医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一个月看似很短,但只要是好老师就能明白如何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最多的知识,而且这些留学生在当地已有两三年的理论基础,再加上这一个月的实习,这些学生基本上能够比较好地运用中医。
上世纪50年代
8月3日,记者在望京医院看到一个19人的爱尔兰留学生团,他们的职业背景很广泛,有兽医、护士、心理学、神经学、社会学、全科医生等等,按兴趣分成针灸和推拿两组。
这些学生跟着医院的专家出门诊,专家在看病人时,会把病人的症状、脉象,以及询问的有关内容直接用英语告诉留学生,并让留学生轮流摸脉、看舌苔。留学生们认真地用英文记笔记,偶尔还直接问病人是否喝酒、睡眠状况等问题。
爱尔兰留学生团领队尤妮丝曾学习过中医,在爱尔兰当地有一家诊所,并兼职在几个学校教授中医。尤妮丝说:“五年前,我们开始来中国实地学习中医,第一年去的是杭州,随后的两三年是在杭州和上海学习,今年是第一次来北京学习。每个团见习期是一个月,称为短期再训班,分为针灸、推拿两组,主要是学习每个医生的不同看病方法,他们都觉得大开眼界。”
尤妮丝介绍,学生在当地至少接受过一年的理论培训。一般针灸要学三年,是兼职性的学习,就是利用业余时间,即周六日来学习,每个月一次。而推拿在开始时是一年的学习期,周一至周五全天候学习。后来改为两年,半天学习,主要是考虑让学生有更多时间来消化学习的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