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医生杨润 针灸推拿方寸间领悟大宇宙(组图)
编辑:我要健康网
时间:2018-03-29
杨润在为患者推拿
他的患者非常多,多数是病友们口口相传介绍而来。每周出诊四天,平均每天接诊40余人,经常要忙到下午1点才能结束;他的诊室挂满了书法作品,“恬淡虚无”的道家精神、修炼功法的八段锦等,早已融入到他的日常工作中。他的双手和双臂因长期的按摩推拿功法而变得十分健壮;他的话语间总是洋溢着爽朗的笑声,为人谦逊和善。他说,推拿不是单纯的“你来我按”,而是经络腧穴与手法特技的和谐统一,是“小天地里包含了大宇宙”。“在欢笑里转,在泪水里转,在燃烧着的生命里转……”如他喜爱的一段歌词里所写,几年来他像陀螺一般旋转于诊室之间,旋转于病人、学生之间,用他那双厚实有力的手为病患解除疾病的困扰,他就是青年医生杨润。
人物简介
杨润
男,1981年生,山西省灵丘县人。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推拿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自幼受外祖父影响,接触武术、推拿,大学就读于山西中医学院,毕业后工作于附属医院推拿科,师从于国家级名医孙树椿先生。主编《一招就灵》,副主编《中医学基础》,科技攻关课题 《推拿六步法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研究》,发表论文及科普知识宣传文章数篇。担任中国人才会骨伤分会常务理事,山西中医学会针灸推拿分会常务理事,山西针刀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分会常务会员,中华医学会针刀分会常务理事。2010年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从事推拿临床工作10余年,主攻脊柱相关疾病的诊治。以调脏腑、通络等手法调理颈椎病引起的眩晕、高血压、失眠、过敏症、手臂麻木、心律不齐、胃痛、痛经等。
A 耳濡目染,钟情推拿
“在幼年时候,我和推拿就结缘了。”杨润说。他的外祖父在当地民间武术及推拿方面小有名气,善用“开关术”“解节术”起沉疴,救危急。儿时对推拿的回忆全都聚集在了外祖父家。只要一放假就跑去看外祖父治病,在他的印象中,第一次看外祖父治病,是一个腰扭伤的人。当时患者不能站立行走,只能被家人抬着,外祖父就掐住病人的手三里穴,然后让他站起来,再坐下,来回5次后,放开病人,他就可以自由走动了。当时在杨润心中升腾起的,不仅是对外祖父的崇拜,更多的是对中医推拿的好奇。在外祖父的言传身教之下,杨润逐渐对中医经络穴位推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里许下一个愿望:学习推拿。
从小的耳濡目染和自身对推拿的强烈兴趣坚定了杨润学医的信念,他于2000年考取了山西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2000年秋天得了结膜炎,眼睛肿得睁不开,我的老师就用三棱针在我太阳穴、攒竹穴点刺放血,之后立马就可以睁开了。”杨润回忆说。那一次生病的亲身体会,增强了他对针灸推拿的学习欲望。除了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外,每到周末都会跟随老师出门诊,学习、巩固推拿手法。每年寒暑假,作为队长的杨润还会带领医疗服务队下乡给村里的百姓看病。“村里的疑难杂症多,很多人看不起病,就一直拖着。我们去了,本村的、邻村的都过来看病,一天能看120多人。记得有个人身患偏瘫,失语半年多,到医院看诊、手术都没有效果,我对他进行金津玉液穴针灸和引导训练,一周后他就能开口数数了。”杨润说。后来,身边的同学们有生了病的,首先想到的也是找杨润。
2003年,还在读大三的杨润开始在山西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实习,因在校期间常跟随老师出诊,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而且医院的老师们对他也很熟悉,很多工作都放心地交给他负责。2005年4月,毕业后的杨润开始主持科室工作;2008年,年仅27岁的他正式担任推拿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从医十余年里,杨润对于推拿针灸的热情丝毫没有消减,2003年通过山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培养的专业定向人才选拔推荐,师承国家级名老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孙树椿先生,学习“清宫正骨术”。“清宫正骨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学习和传承的不仅是手法,更是贯穿其中的一种对患者仁爱,对推拿事业热爱的思想情愫。”杨润说。
B 外修内养,恪守三心
被赞誉为“元老医术”的推拿,是中国古老的医治伤病的方法,是中医学的一个特殊部分。它是一种以人疗人的、非药物的自然疗法,对于医生的“医术”要求十分严格。
说到推拿,杨润有着自己的一套理念。“推拿讲究的是外修功法,内养心境。”他说。一方面通过修炼易筋经、八段锦来提高功法,调理形、体、力,而且需要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地去练习,并配合熟练的推拿手法才能产生舒服、温热的感觉,从而达到恢复或改善人体生机、促使病情康复的效果。另一方面,杨润始终强调“恬淡虚无”的内心境界,就是要做到宁静平和,不受物欲诱惑,不存情虑激扰。所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也是道家一直以来所尊奉的养生的根本途径。“在推拿的过程中,医生需要耗费很大的体力和能力,如果没有护身的功法和恬淡的心态,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对医者自身造成极大的损伤。”杨润说。
平常心、耐心、精钻心是杨润一直恪守的“三心”。
第一心,是平常心。对于上门求诊的患者,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病人提出的疑问也好、顾虑也好,都会一一解释,有求必应。“我从2008年就开始在杨主任这儿调理亚健康,因为经常坐办公室,工作压力大,不舒服的时候就会过来,刚开始觉得他年轻还有些不信任,了解后发现杨主任对待每个病人都很细心,这些我一直都看在眼里。”一位患者说。
第二心,是耐心。一位80岁的老人称赞他为“神医”。她说:“我中风挺长时间了,在其他地方也看过,医生给扎了一个月的针,手法、位置都没有变过,治疗了两个月,感觉都没有什么效果。来到这个小伙子这儿,他给我制定了很全面的方案,先是帮我整体调理,把身体各方面的机能调理好了再对症下药,而且他每次都叫我‘大娘’,让我们这些老人心里听了特别舒服,他医术高,却不会因为我们年纪大了嫌麻烦,真的是年轻有为。”在老人讲述的过程中,杨润一直没有停下手里的“活儿”,按摩颈椎、头部,打针,一样都没落下,不知不觉已经为老人做完了这次的治疗。面对病人的评价和称赞,他说,只有通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准来评定,达到自身认可的疗效了,才是真“治好了患者”,也会从心底感到欣慰。
第三心,是精钻心。儿时的好奇,学生时代的兴趣,再到从医后的热爱,杨润对推拿的情感在不断地升温。专业上的潜心钻研更多体现在他对推拿手法和功法的态度,从小外祖父潜移默化的影响,他深知推拿手法和功法的重要性,十年如一日地练习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杨润对中医的“中”字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中”即是适中的,良好的。在推拿中,用适当的手法,适当的力,在适当的时间,作用在适当的部位,就会产生适中的、良好的效果。“我觉得自己像陀螺一样,一直在转。”杨润笑着说。他工作中需要同时诊治十几位患者,而每个诊室只能容纳三四个病人。大多数时候,杨润必须在几个诊室间来回跑,从制订诊疗方案到具体的治疗过程,每一步他都要亲自把关,推拿、针灸、艾熏、拔罐,给病人做不同的治疗,一上午诊治的病患达30余人,经常要加班加点。他对此没有怨言,反而很喜欢“陀螺一样的工作状态”,他常说:“年轻人就应该多干,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把最好的青春献给自己最爱的事业。”
C 推拿是一场艺术的修行
“推拿不止于手法”杨润认为,推拿并不是单纯的“你来我按”,而是经络腧穴与手法特技的和谐统一,更是结合了星宿学、现代解剖生理学、天人相应等理论,形成的一套综合的治疗过程,是“小天地里包含了大宇宙”。“就拿天人相应理论来说,是指人体与大自然有相似的方面或相似的变化。《灵枢·邪客》里也有相关的记载,表明在预防疾病及诊治疾病时,应注意自然环境及阴阳、四时、气候等诸因素对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及其影响。例如:春天,脏腑对应肝脏,病位较浅,治疗时除主穴外,还应配合四肢关节,疏通井穴。暑天,脏腑对应脾胃,除主穴外,还要加按腹部,起到运化水湿的作用。”杨润解释道。
推拿谱写独特乐章。空闲时间,杨润喜欢听三弦琴。三弦琴只有三根弦,虽然很简单,但其音量大,弹出的乐曲千变万化,十分震撼。“在推拿过程中要把握好运功运气的轻重缓急,注意推拿手法的节奏感,做到心中有数,就好像在演奏乐器一样,而人体的经络腧穴就好比琴弦,希望在长期的推拿实践中,枯燥乏味医学理论和单调的推拿过程谱写成一曲优美动人的乐章。”杨润说。可见,对他而言,推拿不仅是职业,更是一门艺术。
推拿助力性格养成。跟杨润接触过的人,都会被他的性格所吸引,感受最深的就是他脸上时刻保持着的笑容。“学医后看到更多的是病人痛苦的面容,希望能在工作中为他们呈现更多的笑容。”杨润说,微笑对待身边的人,不仅拉近了医生与患者的距离,也给予了病人一种情感上鼓舞,对于推拿的效果有很大影响。
对待病人、学生,很多时候需要的不仅是责任,更是一份尊重。对待老人和孩子,首先要考虑到他们的特殊性,而不是直接定义为病人的身份,要给予老人足够的尊重,给孩子足够的亲密感,建立彼此的信任后,再进行治疗。“跟杨主任学习的过程,感觉很亲近,更像我们的良师益友。”杨润的学生说。在教学方面,杨润说,更多时候,老师要以一种好的言行和技术来感染学生,做学生的榜样。他始终强调,在怀有伟大梦想的同时要严格要求自己,只有提高了自身的修为,才能去影响他人。“我和学生更像是在推拿道路上并肩齐驱的伙伴,在学术上共同进步,没有距离感。”杨润笑着说。
本报记者 王芳 实习生 孙婧媛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