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馆开进长沙每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
2017年8月,市委、市政府委托长沙市中医医院建设承办的长沙名老中医馆开馆,成为名老中医聚集的专家坐诊平台、中医适宜技术的传承推广基地、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展示窗口;今年10月27日,石学敏院士专家工作站落户该院,开展临床、科研和传承工作,推动我市针灸推拿事业发展;该院正在新建的三期工程计划新增1000张床位,将充分发挥三甲中医医院优势建设医养结合大楼,探索完全融合型医养结合新路径……近年来,长沙市中医医院的跨越式发展,是市卫生计生委打造名医、名院、名科、名方、名药“五名”工程取得的成果之一。“五名”工程也在各区县(市)、各级医疗机构结出了累累硕果。
人才是中医药发展的关键。长沙实施“四个一批”工程,培养100名市级中医药专家、160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200名乡镇卫生院中医骨干、2000名掌握一定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乡村医生,并通过医联体建设促使大医院的优质中医资源下沉到基层。
6岁的林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反复发作,家长带着他四处就诊,往年每次发作都要使用激素、抗生素等治疗才能好转。去年年初,家长了解到长沙市中医医院知名中医专家张萍在家门口的东屯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尝试中医治疗。“5服中药不到100元,孩子的病好了八九分,至今没有复发过。”近日,在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随访时,一家人深表感激。
去年初,朱博群随女儿从外地搬到岳麓区西湖街道,他有多年的冠心病、心衰,西药治疗效果不好。在西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体检时,他听说这里有一位基层名中医罗水泉,便找上门去。罗水泉用了3个疗程的中药就让朱博群腿肿、出气不赢的症状明显好转。
“五名”工程、“四个一批”工程让长沙的中医药事业发展驶入快车道。目前,全市80%的区县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治病也治未病,中医药赢得更多市民青睐
“不打针不吃药,中医疗法治疗感冒发烧,孩子痛苦减少,体质也增强了。”昨日,在东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肖茜带着3岁的女儿洋洋泡药桶浴、做小儿推拿。洋洋每次感冒咳嗽,都在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中医治疗,一般三四天就能基本康复。和洋洋一起接受中医治疗的孩子还不少,家长纷纷表示,自从家门口有了中医馆,带孩子到大医院打针吃药的次数大大减少。
肖茜关注中医药是从坐月子时开始的,她刚生完孩子,乳汁分泌少。家庭医生了解到她的情况,为她采用耳穴压豆的中医疗法,并推荐了中药药膳和食物疗法。三天后,宝宝就喝上了充沛的母乳。
近年来,长沙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的规范管理。开展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和孕产妇等三类人群的中医药健康管理试点工作;全市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3岁以内儿童中医健康调养、中医药健康管理覆盖率达到或超过45%。
“过去市民大多是生病了才来医院,现在治未病的意识明显增强了。”长沙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李文龙欣喜地发现,走进他诊室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有的年轻女子气血不足、手脚冰凉,有的男生爱长痘痘、睡眠质量不高,都会主动找中医寻求帮助。
近年来,长沙积极开展治未病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各中医医院和两成以上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治未病中心(科),开展了中医体质辨识和冬病夏治、火罐、敷贴、膏方等治未病服务。“治未病大讲堂”“中医中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让中医药养生保健理念日益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医药在市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