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湖南医药学院迎接本科办学之际(3)
在2014年3月27日至28日举行的湖南省第三届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高职高专院校)决赛中,学校选派的3位老师以团体总分第二的成绩荣获亚军,其中1人摘取个人特等奖,2人分获个人一等奖,且有两位老师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第五赛区的复赛。
2014年5月18日,学校选送的5件作品参加湖南省“挑战杯——彩虹人生”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全部获奖,分获金奖1件、银奖1件、铜奖3件,且金奖作品获得参加全国大赛入围资格。
2014年5月29日至6月1日,全国高等院校英语教学精品课大赛决赛在西安举行,学校公共课部黄元军老师最终以排名第一的好成绩,夺得本次大赛一等奖。
诸如此类的比赛获奖,枚不胜举。
近5年来,学校教师共主持科研课题194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34项;主持教改课题103项,其中省级教改课题41项;出版专著、主(参)编教材210部;获国家专利6项;发表论文1588篇,其中核心期刊738篇,被SCI、CA、CSCD、CSSCI和人大复印资料等系统收录转载191篇;获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哲学社科成果奖58项。其中,《大专护理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结构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医学高职高专人体形态学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荣获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除了教学与科研上实打实的硬条件,湖南医药学院通过多年营造出的“爱心文化”这一软实力,为这所新生的本科院校添彩不少。
在爱心文化建设上,历届的学校领导班子都有这样的共识:医乃仁术,如果没有爱心,再精湛的医疗技术也难以得到患者的认同。自90年前“仁术护病学校”(湖南医药学院前身)成立伊始,仁爱精神即成为其校园文化的灵魂。
一方面,学校大力构建爱心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学成立了爱心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爱心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定位设计、爱心基金的资金筹措与使用监督,爱心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另一方面,让“仁术”精神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根植于每一个人的心田,学校以“百名中共党员、百名专家学者”系列讲座和校园爱心文艺作品为载体,定期开展爱心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将每年的11月8日确定为学校爱心日,建立校园“爱心基金”,组织开展多种爱心活动。成立“天使血库”无偿献血爱心联盟,详细记录每个献血志愿者的血型、联系方式,几年来累计献血量达204万毫升,成为怀化市中心血站最为稳定的应急血源。
为凝聚爱、播撒爱、传递爱,学校成立了“爱心社”,立足校园,情系社会,并在市光荣院、特殊学校、街道社区等40多家单位建立了服务基地,实行定岗、定人、定时服务和“一对一”服务制度。“爱心社”现拥有社员5200名,自成立以来,先后获得“湖南省优秀大学生社团”、“湖南省雷锋家乡学雷锋先进集体”和怀化市首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助人为乐模范团体”特别奖等荣誉。2012年学校被评为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
“两大环境”提升学校发展力
在成立湖南医药学院之初,学校就明确了定位:做立足湖南、面向武陵山片区,服务城乡基层,培养应用型高素质医药卫生人才的本科院校。这样的定位,有着现实的原因。
2011年7月,由学校领导带队,分6组分赴湖南、湖北、贵州、重庆相关区域进行实地调研。历时3个月,行程两万多公里,完成了武陵山片区的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和基层医疗机构对高层次医卫人才培养需求的调研工作。
调研显示,武陵山片区每千人口卫技人员数2.77人,为全国平均值的63.50%;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0.94人,仅为全国平均值的52.70%;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0.86人,仅为全国平均值的56.80%。这表明武陵山片区基层医疗机构对医卫人才需求缺口较大。
有了这样科学的调研,学校将服务武陵山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作为学校的一项大事来抓,举全校之力组织精兵强将投入该课题的研究。学校党委书记任课题主持人,13位教授、博士分别担任8个子课题的研究负责人。
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
2011年10月,国家批复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针对武陵山片区内贫困人口多,群众就医难,特别是基层医卫人才缺乏的现状,该《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要实现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健全,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提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