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上海学中医的洋学生:人们总说中医慢,这是(3)
最初读古籍也常有云里雾里的感觉,但后来他学着打太极拳,发现两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好像自己从书上读到的感觉,能通过打太极拳,得到印证。
松本隆吾最近在跟着党惠庆抄方,学到很多。他总结出中国传统中医和日本汉方的区别——在日本,中医师都是根据不同的病症给固定的方剂,但他研究党惠庆的方子后发现,党老的处方不固定,而是根据不同人的体质、主诉、症状、天气,增减药方。
“这才是真正的临床应用,是真正做到对所有药物的药性了然于胸,融会贯通。”松本隆吾说。
“为什么苹果和梨子要用同一种标准”
问赛思,怎么看待中医与西医的冲突。
“什么是中医?什么是西医?准确说,应该是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冲突。传统医学讲感知,现代医学讲思考、总结。但‘思考’越多、‘感觉’越少,就把看病变得越来越狭隘。中医绝不能顺着这条路走。我们要回归,找回我们的感觉。”
咖啡店里,赛思铿锵有力的话被邻座女孩听到,女孩向这桌看了一眼,看到赛思是外国人,面露惊讶。
赛思回望一眼,却面不改色,沉浸于描述中医的意境。
“中医应该是一种文化,它关注的是人,强调感知的灵敏度,感觉越明确、越细腻,看病的功夫就越好。”
“从这个角度,可以说,中医可以解决任何疾病,关键是看诊的人,是不是足够灵敏,能不能抓住最核心的那个结,然后把它打开。”
“为什么苹果和梨子要用同一种标准?他们是两个不同的东西。”同样的问题抛给杜丽丝时,她这样说。
杜丽丝说,这些年学习中医,她很注重对“气”的调理,身心都感到舒畅。杜丽丝认为,古代医学家除了通过尸体解剖获得对人体的粗浅了解,更重要的是动态观察活着的人体,通过分析人体对不同环境条件和外界刺激的不同反应,来认识人体的生理活动规律;而西医主要通过解剖尸体认知人体,所以无法“检测”到“气”的存在。
杜丽丝认为,中医学理论有中华传统文化的神秘色彩,难免与发源于西方的现代科学有冲突。但并非西医无法解释的东西就不是科学。对于生命科学领域来说,人类还是知之甚少。“现代人太着急了。中医治疗妇科是多么优秀,多么有效果,可是很少有人愿意花6个月或者1年去调整。”
而松本隆吾说,无论是选中医还是西医,医生的出发点都应该是什么对病人最好。
他说,在日本,针灸师不用学西医,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西医研究疾病,固然是越专越好,而中医研究人,可以看到每个人的区别,这两者可以共同采用,不用割裂。
他相信未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引入,可以解释中医的“阴阳”、“虚实”和辩证施治。
“不仅仅是中国的瑰宝,也是世界的瑰宝”
几位留学生都表示,已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正视中医的疗效。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一名5岁男孩患有严重过敏且全身大面积湿疹,严重时脚部皮肤会裂开到无法走路,痛苦不堪。这种种痛苦竟让他在5岁生日时许下“想要死去”的愿望。
外国网友纷纷推荐中医治疗,留言——
“我有个朋友也有同样的病痛,他咨询了一个曼城的中草药医师,尝试了药浴和内服中医,3个月后痊愈了。”
“我认识3个有这种状况的人。一定要试试中医,我的朋友就是这么治好的。”
曾在浦南医院进修的华裔陈苏频,如今回到爱尔兰,她在当地开办了一家针灸学校,有2家诊所。
她说她的学生强烈希望来中国学习中医,但不少人拖家带口,很不方便,只能盼望中国的老师走出国门授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