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方式思考养生35】就不该有政府产业政策
【思维方式思考养生35】就不该有政府产业政策
童大焕—2018年6月29日
最近有评论说,中央斩钉截铁,几乎所有补贴都停了……新能源汽车停完光伏停,光伏停完机场停,机场停完棚改停,今年以来,几乎所有政策补贴都停了。
其实国家产业政策从一开始的制度设计本身就是有问题的,而且是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创业本身就是九死一生,产业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行政机构)自身没有能力区分哪些产业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哪些是会成功的哪些是不成功的。这就必然导致一个问题:靠吹。吹得越大,拿到的钱越多;经费越多,同等概率,成功的可能性也越大。
《环球时报》2018年6月27日报道,山东常林集团所谓“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高端液压产品”中一款液压泵“是将日本川崎的泵的油漆涂掉,换上中川的标牌就通过了鉴定”。这和“汉芯”造假手法如出一辙,简单得易如反掌。但就是这么简单骗术,该企业8年获得科研经费15亿元。
有人认为只要加强监管就可以了,产业政策还是要。要打击的是“骗”,而不是“补贴”本身。
但监督是没用的,一是认知局限,二是监督者也会腐败。还有第三点,最重 要的,是政府的产业政策执行者本身,也有客观上的“骗”和造假的需要!
千万不要以为执行产业政策的机构和官员都是小孩子,那么容易受骗上当。他们有压力,他们也要作假。且看我分析:
制定产业政策的人,要证明自己的政策正确,必须要下面的执行者拿出成果来,如果不及时拿出成果【官员可是有任期的,等不得旷日持久】,那么在行政官僚体制下,执行者轻则被视为无能,升官无望;重则被问责,降职调岗(自上而下的官僚行政体制,从来是只对执行者问责,不对决策者问责)。
而造假,却可以升官发财。即使若干年后暴露出造假丑闻,也没有相关政府执行人员一点事,因为还有专家评审这道“防火墙”呢!而中国的专家,你我看见有哪几个因为造假而失去行业资格的?几乎没有,失去相关职称和岗位的都微乎其微。
简单说来,政府的产业政策就是一种逼良为娼的机制:创新是很难预料的,但是在行政体制主导下,给了你钱,在固定时间内就必须出成果(不然官员任期等不及),所以只能造假。不造假拿不到经费。
产业政策大家容易看到的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带来的某种成果,最多能够看到背后巨大的浪费和腐败(比如高铁的巨大成就和后面的几颗毒瘤:巨额债务、巨量过剩以及萧条的高铁新城),但还有看不见的“机会成本”损失更大。所谓机会成本,就是如果我不投这里投那里,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成功。而那种探索,由于不是万众只朝一个方向,而是“万类霜天竞自由”,所以一百种探索有可能有一种获得巨大成功,一万种探索可能有一百种获得巨大成功。因此,市场需要的是公平和自由,而不是补贴和倾斜。
在我们这里,支持产业政策凯恩斯主义的,像林毅夫,被奉为上宾,同时被推举到世界银行副行长等高位;反对产业政策、主张自由市场经济的,像张维迎,不断被边缘化。【完】
私人订制【全国范围内资产配置】
——珍惜1万年未有的阶层晋升机会
(1万年农业社会,人类几无进步;200年来第一次工业革命,社会突飞猛进;现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全面改写财富逻辑和财富的空间版图。)
私人订制模式。在深刻理解中国城市化规律和中国经济逻辑基础上,提供一对一的量身订制服务,根据服务对象制定出最适合当事人的房地产投资理财方案,做到“三化”:资产最大化,风险最小化(升值中长期最大化),投资轻松化(不影响生活品质)。需要服务对象提供完整的资产和收入(每套房各自的楼盘名称、现有市场价格、市场租金——不管出租与否、贷款额度和月供等。2017年3月17日起必须注明每套房变现的难易程度,每套房子在谁名下,家庭成员的购房资格,各自有无按揭贷款记录等)、现金收入结余、年龄、家庭负担(如赡养父母)、所在城市等信息,以及自己原计划的详细投资理财方案(便于针对性地修正原计划,克服其中不那么正确的思维习惯和投资陷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