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隐私别学“养生朋克”
原标题:保护隐私别学“养生朋克”
最近朋友圈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晒图刷屏,先是集体晒18岁,然后晒某音乐App的年度听歌报告,然后晒支付宝年度账单,然后在“大神”指点下惊觉支付宝年度账单有授权漏洞,纷纷转发撤销授权的办法,但还是惊魂未定,担心信息已经被某些商家窃取了。
网友们的反应说明大家还是非常关心隐私保护问题的,但“关心”不等于“会做”,隐私的泄露,一部分是无良商家在“偷”,还有一部分是人们主动在“送”。就拿这阵子的晒图潮来说吧,不少人把年度账单的具体数字等细节都贴出来了。一边大方晒隐私,一边担心隐私被偷,这种矛盾的行为令人想起“养生朋克”,即一边“作死”一边自救,比如熬通宵贴面膜、喝可乐加枸杞之类的。对于“养生朋克”大家都觉得荒诞,可是在保护隐私这件事上,不少人是不是也有点“养生朋克”的影子呢?
您说我只是晒个图而已,朋友圈里都是自己人,信得过。就算是这样,您有没有玩过那种授权某某页面才能开玩的小游戏?网警早就说了,这些“心理测试”可是商家窃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呢。
分析“养生朋克”矛盾行为的根源,大抵是虽有对健康生活的向往,却无抵制不良生活习惯的毅力,掌握的相关知识可能也不太够,于是就这么拖下去了。再看我们对隐私的态度,虽然很想保护,但又抵挡不住想在朋友圈里秀一把求关注的社交渴望,抵挡不住跟大家一起玩小游戏的娱乐需求,信息安全相关知识更是欠缺,综合造就了隐私的“朋克式保护”。然而“养生朋克”并不养生,“朋克式保护”下的隐私也没有多少隐私可言。
大数据时代,信息就是竞争力,所以商家有强大的动力去搜集每个人的信息,而现阶段相关监管机制尚不完善,信息安全领域又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大多数人实际上是很被动的——曝光靠媒体,解释靠专家,每当爆出企业涉嫌侵犯用户隐私、泄露信息的事件,基本是靠舆论施压,等企业主动给交代,至于这交代到底有多少诚意、有没有真正解决问题,我们未必懂。
信息泄露之后,承受损失的是我们自己,所以在被动的处境中,更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更谨慎一些,至少别犯低级错误,不要主动晒隐私,慎重对待那些来路不明的授权小游戏等等。为此难免需要抵制一些欲望,比如渴望赢得他人关注,对某些诱人标题的好奇心……信息窃贼们就是用这些东西来“钓鱼”的。
没错,很不惬意,很不朋克,但目前在网络生活中,安全与惬意不可兼得。要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想晒啥就晒啥,想点啥链接点啥链接,同时还想要信息安全不泄露,那就跟“养生朋克”一个路数,只能是自己骗自己吧。(吴云青)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