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日报·贵阳日报·数字报(2)
红岩葡萄是息烽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出的硕果之一。息烽县多年持续发力,做强特色农业,全县各地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围绕市场需求,选择主导产业,形成一批特色产品:石硐镇通过引进中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猕猴桃产业,带动全镇种植猕猴桃8000余亩;九庄镇引进贵州山友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吊瓜种植5000余亩,亩均产值从传统农业的1000元左右增长到5000元左右……息烽县久久为功打造贵阳市的“果园子”“菜篮子”“肉盘子”,也鼓起了百姓的“钱袋子”,2010年到2017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8年位居全市第一。
促融合,提升发展质量
随着贵阳避暑旅游、乡村旅游的发展,息烽县也吸引了大批省内外游客。拥有良好产业基础和生态优势的红岩村,成为游客青睐的热门去处。为支持当地乡村旅游发展,2006年以来,息烽县每年8月在红岩村举办红岩葡萄乡村避暑节,通过节庆活动带动旅游发展,吸引大量省内外游客前往。
农业和旅游业融合,让当地老百姓端上了“绿饭碗”,日子越过越红火。目前,以红岩村为核心的红岩葡萄片区共有69家乡村客栈、11家农家乐。红岩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7年的不足3000元增长到2017年的14760元。
红岩村是息烽县促进农旅融合的典范。在近年的发展中,息烽依托将旅游景区发展成农业园区、把农业园区打造成旅游景区的理念,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将农业与旅游、体育、文化等产业相结合,促进各类产业优化整合——
促进农业与体育、旅游融合。2016年以来,息烽县每年在西望山举办国际越野赛和全国滑翔伞邀请赛,以赛事为媒,累计吸引游客约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0余万元。
促进农业与文化融合。今年,借举办贵州首届“农民丰收节”暨贵阳市第六届农业嘉年华的契机,息烽县打造美丽南山田园综合体,将农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起来,不仅让当地文化“活”了过来,产业附加值也大幅提升。
发展乡村旅游。息烽县大力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对农家乐和乡村客栈的扶持力度,全面完善各类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能力和水平。
……
通过产业融合,息烽县越来越多的村子逐步实现了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通过农旅融合,息烽县进一步拓宽了“造血”式扶贫的“息烽路径”。
相关文章: